宣恩 | 确保搬迁户稳定脱贫 让贫困户住进安乐窝

2016-12-01 15:14  

宣恩晓关乡集中安置点。

宣恩沙道沟栏轩坪易地扶贫安置点。

今年8月,宣恩县通过再次“回头看”,精准识别,剔除硬伤户,新增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终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1086户34632人。规划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91个,2016年计划启动36个。目前为止已启动集中安置点41个。

据了解,该县各乡镇以抢晴战雨、昼夜施工的状态进行安置点施工建设,截至11月底,所有开工安置点房屋主体建设可以完工,12月底可交付使用。同时,在产业配套上,以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为扶持对象,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依据不同搬迁安置模式,通过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资金,支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劳务经济、现代化服务业等,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确保搬迁户实现稳定脱贫。

“五结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今年以来,宣恩县按照“五结合”的原则,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确保搬迁户幸福感提升,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围绕茶叶、贡水白柚、黄金梨等特色产业,推进土地梯次流转,培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打造小产业园,既为搬迁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又让他们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收益;与全域旅游创建相结合,将部分搬迁对象安置到具备发展潜力的景区旁,推进特色院落、特色村寨和特色社区建设,扶持发展农家乐,配套一定商业门面,提供稳定增收渠道;与城镇区和园区发展相结合,将已多年不再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家庭收入的搬迁户安置到城镇,采取技能培训、安排公益性岗位等使其迅速融入城镇,并积极引导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入园安置;与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相结合,针对五保户和低保特困户,在搬迁户自愿的基础上,以建设公租房的形式进行集中安置,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便于集中管理和服务;与特色文化相结合,按有文化队伍、有广场、有品牌等“六有”目标,高标准推进文化扶贫,各安置点实现“户户通”,引导群众享受贡乡文化,提高文化素质,丰富文化生活。

今年8月,宣恩县通过再次“回头看”,精准识别,剔除硬伤户,新增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终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1086户34632人。规划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91个,2016年计划启动36个,目前为止已经启动集中安置点建设41个,其余将在明年启动建设,各安置点均将按照“五结合”原则进行建设。

让安置点成为贫困户的安乐窝

11月20日,在晓关侗族乡集镇新农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施工现场,数十名工人正在紧张地施工作业,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挖机轰鸣,一栋栋崭新美观的安置房拔地而起,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我家之前只有几间木屋,也不通公路,现在国家政策确实好,帮我们修了这么好的房子,今后只要走几步路就能上街赶场了,样样都方便了……”集镇新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对象黄桂英高兴地说。

集镇新农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是晓关侗族乡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地处晓关集镇,周边环境优美,居民出行方便,就业机会较多。该安置点建设规划用地面积41.58余亩,规划设计修建安置房25栋、商业楼1栋、村委会1栋、幼儿园1所。建成后,可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68户940人。目前第一期开工建设18栋安置房,2016年安置186户、664人;2017年安置82户、276人。

“那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住在那里生产生活都方便!”这几天,官庄村易迁户燕为成只要有时间,就会到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查看新房建设进度。看着一天天成型的新房,燕为成喜上眉梢:“能从山上搬下来,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同样,在宣恩县沙道沟镇,每个移民安置点建设也正全力推进。

“现在好了,终于能搬出高山过上好日子了!”沙道沟镇官庄村青山寨村民燕为成高兴地说,“房屋建设和装修都是政府准备好了的,我们不用操心,只等房子修好后,直接拿钥匙、拎几件衣服就可以搬进新家了!”

与燕为成一样高兴的还有大白溪村一组易迁户向鸿。他一家四口居住在深山峡谷中的一栋墙体已开裂的危房里,守着几亩薄地为生。这次易地搬迁中,他家将在官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得到100平方米的安置房。

据了解,该镇易迁点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合理布局,进行差别化、错位化发展,使其功能设计更合理、乡村味道更浓厚、更具有吸引力。目前,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367户17333人,其中今年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30户2362人,已动工建设6个易迁集中安置点。

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如何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是每一个安置点选择的基本原则。

宣恩县晓关侗族乡以乡集镇、中心村、旅游区、福利院为中心共设立有11个安置点。自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该乡遵循“群众自愿、政府协调、讲求实效”的方针,突出重点、难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在前期规划上考虑长远,在工程质量上强化监督,在后续扶持上聚焦成效,切实为搬迁群众消除思想包袱,减轻生活负担,谋划好未来。

为保障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乡合理规划选址,精心组织实施,以乡集镇、中心村、旅游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完善各安置点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保障搬迁对象生产生活基本需要,并结合乡各片区产业发展情况,由乡烟草部门、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等部门提供技术指导,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以集中安置为主,就近就地,适度规模,实行“五靠近”(靠近中心村、靠近集镇、靠近生态旅游区、靠近产业园区、靠近城区)。同时,大力发展以烟、茶、旅游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与企业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就业岗位倾斜、外出劳务帮扶等措施,助推贫困户实现增收。此外,该乡组织成立11个工作队,明确划分各安置点帮扶任务,纵向推进,横向落实,确保县、乡易地扶贫搬迁各项任务同步完成。

宣恩县沙道沟镇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基本情况,按照安置点向中心村、集镇、景区、厂矿企业、专业合作社“五靠近”原则,紧盯73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建房、2362人入住目标,启动安置点规划、选址及建设工作,全镇干群同心同力,全面打响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努力让困难群众早日住进新房、迈入富裕小康生活的梦想尽快变为现实。

目前,该镇发展以白柚、茶叶、烟叶、畜牧、中药材、富硒贡米六大扶贫特色产业带,发展扶贫产业基地8万余亩;全镇共有30多家涉及灯具加工、白酒生产、木材加工、种植业、养殖业的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快递物流、“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发展农村电商网点27个。4800多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出售产品、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 罗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