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在恩施火车站与热孜婉古丽姐妹见面
在2016年恩施州“民族团结进步荆楚行”活动启动仪式上,一名来自宣恩县的基层民警所作的典型发言,受到了出席会议的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学明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并号召大家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共同做好民族地区的城市民族工作。
他,就是宣恩县公安局国保大队的土家族大队长陈刚。14年来,陈刚用一颗真心服务维吾尔族等各族人民群众,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被各族群众视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土家族亲人!
八旬维族老人的“干儿子”
热孜婉古丽1980年出生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2000年,她负气出走后与家人失去联系,家人多方寻找未果。6年后,绝望的家人以为热孜婉古丽已经不在人世,为她举办了下葬仪式。后来,热孜婉古丽的家人举家搬迁至乌鲁木齐。离家出走后的热孜婉古丽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跟着他人四处打工,最后来到云南。由于离家时间太久,她在户籍清理时被列为失踪人口,注销了户籍。没有了出生地身份信息、也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的热孜婉古丽,出门受到极大限制,买不了火车票、飞机票回家,只能一直流落异乡。
今年3月下旬,陈刚的几个朋友去云南旅游时遇到了热孜婉古丽,当她说起她的遭遇以及想找到家人的愿望时,他们立刻想到了在宣恩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工作的陈刚。因为陈刚多年来一直积极为生活在宣恩的新疆人服务,加上平时为人热心,认识的新疆人也比较多,与新疆朋友关系很好,可能有办法帮助到热孜婉古丽。热孜婉古丽根据朋友的指引给陈刚打来求助电话,告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希望找到家人的愿望。听到热孜婉古丽不幸的经历后,陈刚立刻答应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她找到家乡和亲人。
随后一连好几天,陈刚反复在公安部、新疆公安人口信息系统网上查找线索,由于没有热孜婉古丽的出生地身份信息,查找无果。后来,陈刚又围绕热孜婉古丽的出生地昌吉展开查找,还是没有线索。此外,陈刚还也通过一些新疆朋友多方打听,也始终没有查到热孜婉古丽的任何信息线索……无奈之下,陈刚用了最笨的办法:有意地去搜索昌吉地区所有派出所的联系方式,然后通过当地警方帮助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东泉派出所同志的协助下于4月7日找到了热孜婉古丽的二姐,让和家里失去联系16年的热孜婉古丽与亲人通上了电话。4月8日,大姐米里古丽牙克夫赶到恩施与热孜婉古丽重逢。随后在湖北、新疆两地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热孜婉古丽回到了阔别16年的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和亲人。
热孜婉古丽年近八旬的父亲牙克夫视陈刚为恩人,一定要收陈刚为“干儿子”,并交代女儿给陈刚寄来一顶维吾尔族头饰,邀请陈刚到乌鲁木齐做客。4月24日,陈刚收到牙克夫老人寄来的头饰,并接到热孜婉古丽的姐姐热孜婉米丽古丽的电话,“你收到我爸妈给你的帽子,你就是我们的大哥,因为你是我们的恩人。”对此,陈刚表示,这份情谊太重,自己很荣幸和牙克夫老人成为一家人!
4月11日、13日,湖北日报、新疆日报头版先后刊登了题为《从云南求援,找新疆的家人,恩施土家族民警助其圆梦------失散16年后,维吾尔姐妹重逢》的新闻报道,时任恩施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汤文江看到新闻报道后批示:“很好,民族团结互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又一典型事例!”这一事迹后经多家媒体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经过新疆媒体用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的头版报道后,更是在全疆广为传颂。
宣恩维族同胞的好兄弟
宣恩是恩施州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小县城,除了土家族、苗族等本地民族之外,还生活着一些来宣恩经商、务工的维吾尔族居民。陈刚从2002年到县国保大队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依法管理民族宗教活动等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陈刚时常与外来务工、经商的各民族同胞打交道、为其服务。对新疆来的务工群众,陈刚始终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对他们所需所求给予真诚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成为他们在土家族的好兄弟。
2000年,新疆墨玉县的乌斯曼•伊明尼亚孜到恩施州城做烧烤生意,2009年迁至宣恩县城。他家共有4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就是在宣恩出生的。在宣恩生活期间,陈刚与乌斯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亲如兄弟,乌斯曼一直称呼陈刚为大哥。
乌斯曼刚到宣恩时没有朋友,人生地不熟,生活上很多不方便,陈刚主动上门与他交朋友,对他们一家真诚帮扶。先是协调城管部门帮助他们划定了做烧烤生意的固定经营摊位,有了生活来源。为了乌斯曼的大孩子能够转到县实验小学上学,陈刚又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通过多方奔走,从新疆帮他把小孩的学籍转到宣恩,落实了上学问题。2009年腊月,乌斯曼缺备货资金请陈刚帮忙借钱,陈刚不假思索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平时乌斯曼在市场购买羊肉缺周转资金时,也是陈刚以个人名义出面为他担保先拿货,等赚钱后再结算。在陈刚的帮助下,乌斯曼的生意越做越顺,后来还建起了羊肉串加工小作坊。2014年3月份,乌斯曼租住房屋的房东因自家房子翻修要收回租住的房子。乌斯曼一连多天都未找到合适的房子,就又向陈刚求助。陈刚先后联系城内的房主40多家,终于帮乌斯曼一家租到了房子。
2015年,乌斯曼想把家人的户口迁到恩施市落户。陈刚经过多次努力,最后在州、市公安局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让乌斯曼实现了心愿,现在他们家已经有4人户口落在恩施,成了地道的恩施人。后来,在州、市民宗、公安等部门的支持下,乌斯曼在湖北民族学院外办起了一家清真餐馆,餐馆开业前夕,陈刚又专程到恩施,给乌斯曼捐赠了6千多元物资。
今年9月,图尔迪麦麦提、麦麦提色力木•尔肯、阿米乃罕•吾加阿卜杜拉两家5口人来宣恩从事烧烤经营生意,由于一直租不到房子,一行人最开始在珠山镇一家旅社一连住了5天,非常焦急。陈刚得知情况后义不容辞地去帮他们一连找了20几家,最后以陈刚的名义给他们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随后,陈刚又协调城管部门帮他们在闹市区解决了经营摊位问题。现在,他们的烧烤生意红红火火,见人就夸陈刚是他们的“土家族好兄弟”!
陈刚从1984年参警32年来,先后2次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州公安局和县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所队长、优秀党员。担任宣恩县公安局国保大队大队长14年来,陈刚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新疆与恩施土家族苗族州都是民族地区,有近300名新疆人在恩施州学习、经商。正是有像陈刚这样的一群民族工作者,让他们身在他乡、犹在故乡,与恩施州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
来源:恩施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谭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