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记者 李梦冰 税犇 报道)恩施市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搬迁群众就业路径,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推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恩施市芭蕉乡王家村村民吴官珍正在自家的茶园修剪茶树,今年她一家人将搬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村产业的带动下,吴官珍自家的一亩多茶园,每年都能得到不少的收入。
今年,芭蕉乡王家村将有60户贫困户迁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要带动这些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发展产业是最好的出路。
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扩展就业路径是稳住搬迁群众的根本。恩施市白杨坪镇贫困户郭立青,今年即将搬入白杨坪镇白杨村安置点,由于安置点位于集镇,郭立青对搬迁后的生存问题有些担心。
在白杨村安置点,今年将安置228户820人,搬入后,包括郭立清在内800多人的工作问题该怎么解决?白杨坪镇结合该镇的区位优势,总结了五条出路,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有了“五项措施”保证就业,郭立清对搬迁后的生活有了底气,自主创业成为他的首选,在政府的帮助下,郭立清通过小额贷款3万元,在集镇开了一家小餐馆。
政府出台保障政策,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拓展搬迁群众发展路径,实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恩施市白杨坪镇鲁竹坝村有11户搬迁安置户,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下,11户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将迎刃而解。贫困户严万钦,在当地企业的带动下,不仅自家土地有收入,同时还可以在公司基地打工,一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贫困线。
目前,恩施市共为181名搬迁对象提供了公益性岗位;60家企业、1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搬迁对象提供就业岗位1408个,开展技术培训6500人次,为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来源:直播恩施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