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烈日当空,唐崖镇地质灾害险情发生的第20天,唐崖地质灾害临时关卡处,青年志愿者裴立生和值班的民警、基层干部正在一个简易的红色遮阳棚里值守。
“我们志愿者是三天前来这里开始义务值守,两家企业2个志愿者一个组,值守24小时。”当天早上7点不到,裴立生从县城乘坐了一辆中巴车赶到唐崖镇地质灾害点,替换了昨天值班的另两位志愿者。
“滑坡地带仍有新的裂缝出现,灾害发生地仍旧处于应急的阶段,你们不能进入。”中午13时55分,临时关卡处,一位受灾群众想进入封锁区取东西,值班的基层干部饶友学立马上前劝说。
此时此刻,太阳炙烤着大地,室外气温直逼40℃,热浪翻涌,沥青路面泛出煞眼的白光,棚子里如闷在蒸笼里一般,他身后的电扇不停歇地运转着,但头上的汗珠仍啪啪直下,经过半天苦口婆心的劝说,要闯进封锁区的群众终于离去,饶友学口干舌燥,顺手拿起已被晒热的矿泉水,咕咚倒进了肚里。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引发出非常严重的问题。”值班民警丁稳说。这是一场持久战,时间越久,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的压力就越大。天气越是晴朗,他们的值守环境就越发艰苦。
“我们是4人一组,上下两个关口各2人。”何礼是唐崖镇小水坪村村民,也是唐崖镇的义务巡逻队员,在小水坪村经营着一个百货店。此次灾害发生后,他从一个义务巡逻队员变成了临时关卡的值守人员。
“基本管不了家里了,店子给老婆打理,孩子让老人看管。”接到任务后,何礼将家里的事交代给妻子后,就坚守在值班点,从设立关卡的第一天开始,到今天已轮班完成了120个小时的值守任务了。说起苦不苦,他笑道,“重在参与。”
“白天太阳大,晚上蚊子咬。”中午13点54分,山腰处的另一个临时关卡处,现场秩序稳控有序,从县城前来支援的李启江换班后,他才下山吃午饭。他说,虽说一个关口有6个值守人员,但天气燥热,蚊虫太多,说是晚上轮流休息下,其实也只是轮流打个盹儿。
为了预防值班的人员中暑,唐崖镇地质灾害救援应急指挥部给值守人员们准备了水、驱蚊液、蚊香、藿香正气水等防暑物品。
中午14时15分,应急抢险的20余名村民在关卡处签字登记,每人喝下一支藿香正气水后,戴上安全帽和工作证进如入封锁区开展抢险工作。新一轮强降雨即将来临,封锁区里,应急救援队正在抢抓晴好天气,压沙袋,将可能发生的灾害降到最低点。
与此同时,唐崖镇两个班子成员带队,对重点户采取干部包户负责制,对受灾群众进行心里疏导,向他们宣传地质灾害预防知识。
晚上19时25分,太阳终于慢慢落山,唐崖镇救援应急指挥部人员从封锁区出来,并在登记表上签下了出卡口的时间。至此,登记表上当天进进出出人员的69人安全离开封锁区。
数名基层干部、民警、志愿者组建的两个临时关卡,守护着地质灾害去的安全,把危险关在里面,把安全留在外面。
来源:咸丰新闻网 记者:宋海燕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