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商家爱打儿童牌,以吸引家长们的关注。而一些家长则认为,凡是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一定比其他食品更健康、更适合儿童食用。
果真如此?听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范志红的一番分析后,估计有家长要后悔了。
范志红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2岁以上儿童的专用“儿童食品”标准,所谓“儿童食品”,不过是企业自己造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儿童食品”通常仅有外观和体积上的差别。比如儿童牛奶和纯牛奶的区别,只在于前者加了糖或蜂蜜,甜味更浓、热量更高、包装更小。
范志红提醒家长,具体差别要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她举例说,某个品牌儿童酸奶外包装上标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3.5%,而大部分酸奶的碳水化 合物含量为11%至12%,这说明前者额外多加了糖。看配料表也能发现,纯牛奶中是不加糖和蜂蜜的,而儿童牛奶的配料表中如果有蜂蜜等甜味原料,就说明它是在用甜味来吸引孩子。
范志红强调,通过调味来增加孩子的食欲,只会让孩子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她认为,如果自小就摄入口味较重的饮食,长大后往往难以控制其需求量,比如糖和盐等,这样会增大患病风险。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