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
能容纳百人的溶洞
青石古道
历经风雨的白果树
古村寨
戏水
老屋
竹林
白果坝村坐落在咸丰县城东北角,素有咸丰县东大门之称。白果坝东与宣恩县的晓关侗族乡接界,西与本县清坪镇接壤。由原白果坝村、椿木槽村合并而成。全村有银杏树王、响水滩瀑布、大硝洞等景观。原省道椒石公路纵贯全境,现恩黔高速公路又从腹地穿过,留下了孟家坪特大桥等景观。
藏在山中的美景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白果坝: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文章,只一眼,便被漂亮的风景吸引,随即决定亲身前往。出发前,在网上查了攻略,去白果坝有两条主路:一是从宣恩晓关下高速,继续往咸丰方向开车十来分钟,然后从右边一条水泥路进去,大约二十分钟到达目的地;二是从咸丰下高速,然后沿着国道往宣恩方向行驶半小时可到达。
我走的是第一条道路,路面不错,一条主路直接到达白果村委会,书记李永道在等我,没有丝毫停留,简短寒暄之后便带我去了一个叫洞坎上的地方。洞坎上在道路右侧,有条毛路可开车进去,周围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
此时正是十月底,书记指引着我来到洞坎上最特别的景致处,原来是两棵又高又粗的白果树,枝叶繁茂,并排长在树林和竹林之中,像两个卫士守卫着村子。
据介绍,洞坎上这棵白果树很有来历,相传是李家祖上从贵州带到洞坎上的一棵小树苗,在洞坎上,原名凤展岗落地生根,故李家先祖就随这棵白果树在这里休养生息,世代繁衍。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历程,这棵白果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是方园几百里少见的大树,主杆要几人合围,树冠可达几百平方米,膝下繁衍子孙更是无数,几人合围的大树就有好几棵,这棵白果树长成了地方上的一个响当当的名片。
书记告诉我,该地300年至700年树龄的银杏(俗称白果)共有四株,另有树龄较短的白果树十余株。这些白果树生长在六千平方米的岩石地上,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从白果树上成熟落下的白果籽,每年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万余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该村村名便因此树而得名。白果树下,金竹成林,落下的竹叶腐熟成肥滋养百年古木,竹木相映,高低错落,风情别致,地处椒石主干道旁百余米,交通便利,是该村又一处得天独厚之旅游资源。
书记引着我去的第二站,是个叫麻王坨的古村落,房子不多,面积也不算太大,目前居住人口也不多,但进入村落,仍然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尤其是从老房子中间狭窄的过道中走过,眼前豁然开朗,随即出现一个四合院,四合院里有村民正在忙碌。
至于“麻王坨”名字的由来,据介绍,咸丰县与宣恩县交界的卡门(地名)和后山(地名)山脚下,地势低洼,易受水淹。清朝时期,此地有陈、冉两姓尚武,以拳头说话,人称“蛮王”,故名“蛮王”坨。
78岁的陈银香老人十来岁就嫁了过来,在这个院子里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里的一切非常熟悉。老人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孟家坪的溶洞
据书记介绍,在该村有个叫孟家坪的地方,四周山上分布有不少溶洞,成为该村又一大特殊景观。我随着书记到达目的地后,果然看到一个很大的洞口,洞口前有条小河,溪流潺潺,晶莹透亮。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该地共有大小溶洞五处,一个备战洞,两个出水洞,两个凉风洞。据说备战洞曾为战时供广大村民避乱所用,曾有政府部门对洞内改造、建设,该洞可容纳数百人之多。两处出水洞四季清水长流,各自成一小溪,两溪最后汇入一消水大坑,流入暗河。两个凉风洞,隐蔽于林木之间,行经洞外凉风扑面,洞内冬暖夏凉,夏可避暑,冬可御寒。
我们刚到达村口,眼前闪现出一大片荷塘,虽然因为不久前的暴雨,导致荷塘被毁坏严重,但几百亩地的荷塘,一眼望去仍然气势磅礴。荷塘尽头,上面是高速公路横空掠过,跟荷塘互相呼应,形成了一副秀美的画面。
再往前走,一片旧房子横卧眼前,突然传来一阵怪异的叫声,定睛望去,只见一男子骑着匹骡子从中间小道飞奔而来,我们纷纷闪到路边,目送着骡子闯入另外一条小径。不久后,男子将骡子拴好,才与我们交谈。男子叫别启游,五十多岁,他指引着我们找到了另外一处洞穴,还往里走了几步,声称里面别有洞天,可以一直走很远。
溶洞景观已经成为白果坝村一道独特的景观。从孟家坪离开之后,回到村委会,书记指着村委会左边大约二十米的位置说,那边还有个洞,而且是村里最大的洞。我们欣然前往,站在洞口,感觉书记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不过走近一看,才发现洞中果然宽敞。书记介绍,该洞里面九曲十八弯,有好几个不同的出口,而且村里经常还组织村民在洞里开会,偶尔还会放露天电影。每当这个时候,村里就像过年似的。
从溶洞出来,外面正好有一大片白果树,只是因为季节未到,树叶还未完全变黄。如再等数日,有机会再去,定能亲眼目睹一大片金黄色的风景。
白果坝的由来
白果坝的名称由来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我在走访过程中也听到了多种版本的解说。
白果坝下辖十七个村民小组,678户人家,2372口人。全村主要由崇山峻岭组成,曾有民谣说:“白果坝不是坝,七沟八九条岔,除了几根黄毛草,尽是几个岩夹夹。”但也有麻王坨,孟家坪,国旗坝等少数坝子点缀其中,这些坝子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主产区。
我查阅了资料才了解,从解放前的白果坝乡到解放后的白果坝乡,白果坝公社,再到白果坝村,白果坝至少包含了以下地方:白果坝村,椿木槽村,头庄坝村。在这三个村里一共有四个坝子:孟家坪,蛮王坨,国旗坝,头庄坝。在四个坝子中,数孟家坪最大,有近五百亩地。这个坝子有以下特点:一四面环山,只有东北方向有一槽口(即两山对峙,山脚中有平地,名谢家槽)与白果坝集镇等外地相通。
再有传言是,在这个坝上一个叫庹肚子大田的地方,长有一棵极大的白果树,树干中空,可以在里面摆起八仙桌坐八个人打牌。有坝,有白果树,因而称孟家坪为白果坝。
对白果坝名称由来还另有说法。孟家坪坝上有烈家洞、大洞两个洞,一个消水坑名沙窝坑。从烈家洞、大洞出来的水都经河沟流到沙窝坑进入地下河。而连结大洞与沙窝坑的这条河沟是一条分界线,自东向西将孟家坪坝子分成两坝:河沟北是外坝,名白果坝坪,或外头坪。河沟南是内坝,名孟家坪,或沟里坨。相传河沟北的坝子,是洞坎上李家开垦出来成耕地的,因洞坎上有一棵大白果树,便起名白果坝坪。
采访手记
我州古村寨众多,特色旅游的小景点也众多,所以每次采访都期待有不同的发现。去白果坝采访是一次特殊的记忆,不仅因为在一个小小的村里见到了那么多珍稀保护植物白果树,还因为亲眼目睹了那么多神奇的溶洞。
白果坝村书记李永道介绍,村里有不少独具特色的景点,虽然尚待开发,但各级政府正在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让这个山村的景色走出去。
期待下次再去白果坝,会有一次更加与众不同的相遇。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谭琼辉 宋海燕 李杨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