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给你看看上次在现场打草鞋的照片……”11月7日,宣恩县李家河镇高桥村5组的龙如庭老人拿起外甥的手机,给记者介绍自己前不久参加宣恩县首届稻草人艺术节打草鞋比赛现场的情况。 龙如庭是宣恩民间少有的打草鞋能手,虽然已有78岁高龄,但是打出来的草鞋却堪称一绝。“自从参加这个民间手工技艺比赛后,真还有不少人来向我讨教诀窍。”老人笑着说,自己现在都快成“红人”了。 宣恩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文化底蕴丰厚。
近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自2005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构、开展全县“文化遗产”普查、抢救与整理,组织“文化遗产”展演和宣传等措施,卓有成效的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截至目前,已有《宣恩薅草锣鼓》、《宣恩三棒鼓》、《宣恩耍耍》、《宣恩滚龙莲湘》、《八宝铜铃舞》、《宣恩高腔山歌》、《土苗绣花鞋垫》、《宣恩伍家台贡茶制作技艺》、《宣恩花背篓竹编技艺》、《宣恩草把龙》 《土家十姊妹歌》等11个项目入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姊妹山的传说》、《猴儿鼓》、《宣恩道情》、《干龙船》、《金钱板》、《侗乡古曲》、《吊脚楼建造技艺》、《纸扎雕塑》、《抢花炮》、《打陀螺》、《竹蔴造纸技艺》等72项入选州、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宣恩县还从2003年起,以寻访命名民间艺术大师为契机,着手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寻访培训工作,通过寻访调查、请师代训、办班培训、演赛促训等形式,命名了包括李忠和(民歌)、王义方(竹编技艺)等在内的多位民间老艺人。这些民间艺术大师们通过积极的带徒传艺,为丰富和繁荣宣恩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作出了贡献。 目前,宣恩县已出版《宣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恩县民间歌曲集》、《宣恩民间故事精选》、《宣恩民间歌谣精选》、《宣恩民间谚语集》等多个非遗成果类书籍,在全县范围内调查、搜集、记录非遗重点项目57个,整理文字资料100多万字,拍摄图片资料1万余张,录制录像资料近80小时,录音资料40多小时,搜集民间作品70余万字,辑录本土民歌千余首,民间民族文化硕果累累。
来源:中国宣恩网 见习记者 向慧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