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干群誓胜精准扶贫决战 “六城”同创齐心扮靓丽美好家园

2016-07-08 10:42  

战斗与奋斗的身影

——精准扶贫“六城”同创·统筹城乡发展的恩施实践(二)

近日,鄂西高速第二党支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巴东县野三关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自今年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以来,该支部积极投入到“六城”同创和精准扶贫工作中,为美丽恩施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资料图片)

在恩施,一场决战贫困的战斗已经打响,全州干群誓言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在恩施,有一种协调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齐心通过“六城”同创扮靓美好家园。

挪开穷窝、拔掉穷根,擦亮“客厅”、笑迎宾客,统筹城乡发展是个大课题,恩施却大胆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们惊奇地发现,恩施上下正在以“敢于坐前排”的勇气,在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演绎着新的发展进行曲。

“共产党员就要冲在第一线!”“‘六城’同创,人人有责!”闪现在身边的战斗与奋斗的身影,用主动作为与敢于担当,感动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倾情奉献为人民

走进州扶贫开发办公室,有一幅地图格外引人注目:全州8县市、729个重点贫困村、9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分布、脱贫、小康时间进度,被红、紫、蓝、绿、褐五种颜色标注得一清二楚。

“攻下一个贫困村,就插上一面象征胜利的红旗。”州扶贫办主任梁公章说,“5年之内,红旗将插满土苗山乡。”

从州城到乡村,处处都是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的情形。巴东县大支坪镇尚家村是有名的“三难三缺”村(用电难、饮水难、行路难,缺资金、缺产业、缺技术),贫困户多达237户。

州纪委副调研员、巴东县大支坪镇尚家村第一书记赵朝阳把纪委优良工作作风带到这里。他在村里和贫困村民同吃同住、共谋发展。走访座谈,建立详细台账,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制订具体帮扶措施,实行“点对点”扶贫,工作成效受到州领导充分肯定。

无独有偶。“六城”同创是全州上下总动员的一件大事,其中不少平凡故事也闪耀着美丽光辉。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胜利街社区文明交通督导员李火春,每天风雨无阻地协助管理交通。

“同志,同志,红灯!不能过马路。”李火春吹响急促的哨声。“危不危险我自己知道,不用你管!”有的市民不满。

“我不要求大家都能理解我的这种严格,我所做的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李火春的工作态度,成为全州服务“六城”同创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奉献人民、支持发展,正在成为精准扶贫、“六城”同创中的一种自觉,凝聚成为具有恩施特质的发展正能量。

抢险救灾显本色

“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来凤县百福司镇是原生态摆手舞的故乡,在“六城”同创过程中,该镇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湖北旅游名镇”,不仅推动集镇发展,还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是全州乡镇旅游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代表。

然而就在前不久,由于遭受强降雨,洪水涌入,百福司集镇成为一片“泽国”。

“灾情就是命令!”年轻的“80后”镇党委书记宋道桥带领大家展抗洪救灾,一个个战斗的身影奔忙在救灾现场。

共产党员就要冲锋在前!梅子坳村支部书记肖平瑛虽身患残疾,但仍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并将自己的房屋腾出来,作为灾民集中安置点;

在营救观音坪村后山组彭南芝老人时,她死死不肯离开,干部群众紧急把彭南芝抬出来。几分钟后,近1米深的水涌进房屋;

洪水截断了食物供应路线,社区居民聂发贵主动请缨,驾着自己的铲车,载着方便面及饮用水送到抢险人员手中……

6月以来,我州鹤峰、来凤、建始等地先后遭暴雨袭击。危急时刻,全州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抗灾救灾,用每一滴汗水折射太阳的光辉。

6月1日,暴雨造成建始县长梁乡民族小学校园两处院墙垮塌,教室近500平方米、操场近8500平方米涌进水和淤泥,进水深度超过0.5米,浸水时间达10小时,造成财产重大损失。

校长金启带领全体教师卷起裤腿,与自发前来的家长、居民一起,将淤泥、垃圾等扫除后,用水管将教室、操场冲洗干净,完成院墙修补工作,尽快让学校复课。

可是有许多人都不知道,金启兵位于集镇的家中也进了洪水,损失严重。他不仅没有回家帮助救灾,还和妻子向芸为集镇抗洪救灾捐款。

“舍小家顾大家,他是个好老师!” 微信里不少人为金启兵的精神点赞。和金启兵一样,许多人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作为在前的奉献之歌。

归乡路上最柔情

月是故乡明。这个夏天,恩施州3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或回到老家,或来到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点,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看看革命前辈和先进典型,看看新老支书和入党介绍人,看看父母师长和亲朋故友,看看致富带头人和贫困农户,看看儿时的玩伴,召开一次座谈会,参加一次劳动。在活动中,不少党员干部身影再一次回到那个生他养他的山村,恩施大地充满着浓浓的绿叶对根的情意。

在州农业局局长黎华辉记忆中,小时候家乡的路没有修好,外出工作后,每次回家在路上花的时间就要两天,坑坑洼洼的石头路一路颠簸,等到家时骨头都快要散架了。

如今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启动了利川西南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曾经崎岖颠簸的利彭线现已模样大变。一次现场会上,州委书记王海涛对黎华辉说:“现在到文斗的路不再遥远了嘛!”让他一度有些动容。

“握笔的手为家乡打上血泡,值!”州发改委干部熊文治回到建始县景阳镇栗子坪村之后,得知村民自筹资金20多万元正在绝壁上修路,他被这种新时代“愚公”精神深深感动,不仅加入到修路的劳动行列,还与其他回乡党员现场筹资8000元,集体走访慰问了部分困难党员、群众和退休患病的老干部。

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干部余乾回乡走访的日子,正值他的父亲去世半月之时。父亲生前为村里发展操心不少,全村老小都记这个情。父亲病危回到家中,大家自发来嘘寒问暖;父亲走后,前来帮忙和吊唁的乡亲坚持送父亲最后一程。于是,余乾选择了积极参加村里采茶、修河堤等劳动,传递父亲的精神。

一声声呼唤乳名的熟悉乡音、一次次热情寒暄的深深感动、一件件心怀感恩的实事善举,让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为民情怀更加宽阔。

一种信念的坚守

恩施日报评论员

坚守信念,就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坚信不疑和准确判断。在精准扶贫和“六城”同创两项重要工作之中,州委、州政府始终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其中、一以贯之,就是一种信念的坚守。

坚守信念,就是要充分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精准扶贫许多工作都是直接与贫困群众打交道,并且国家和地方投入巨大,这就要求我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想一切问题、做一切决断,都应站在群众立场上,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六城”同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许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近一年来“六城”同创已经取得不少得到群众口碑的成绩,这是各级各部门信念执著、久久为功的体现。

坚守信念,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宋代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志向成于坚忍,坚忍成于信念,这需要我们尽己所能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不论是精准扶贫还是“六城”同创,只有把个体的不懈努力融入州委、州政府战略部署,融入到全州改革发展中,通过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恩施的发展才能取得更大成绩,我们的家园就能更加美好。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毛国寅 田代明

(责任编辑 周诗迤)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