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历史记忆——巴东县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纪实

2016-07-07 11:10  

民族文化公园全景

虎钮錞于

文物图片展示

王爷庙

巴东,揽长江之浩荡,倚武陵之逶迤,接巫山之巍峨,储西陵之奇峻,自古为巴文化、楚文化交流激荡之地。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巴东县令,劝农稼穑,遗秋风、白云二亭,留下诸如“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等千年绝句,浩瀚的古迹遗址沉睡于此。

三峡工程建设启动,巴东随即开展文物抢救性发掘工作,文物调查、征集、保护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巴东县博物馆和狮子包古建筑群就是最好的见证。巴东各类文物十分丰富,1993年确定淹没区内地下文物点130处,地上文物65处。

面对庞大的文物发掘工作,科考任务十分繁重。1994年,巴东联合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湖北省考古研究院等二十多家考古科研单位开展田野考古发掘,搬迁保护。2008年开始,搬迁复原11栋古建筑:秋风亭、王爷庙、地藏殿、寇公祠、县衙、毛文甫老屋、万明新老屋、王宗科老屋、李光明老屋、济州桥、水磨坊。据考证,这是我国第一次运用新理念对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中文物进行保护,是对三峡库区文物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复原了古代人类的历史生存面貌,一幅古代发展的绚丽画卷徐徐展开。

巴东在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出土了7500年前至明清时期的陶器、玉器、铜器、瓷器等珍贵文物30000多件,重要文物标本5000多件,其中收藏了国家一级文物虎钮錞于、国家二级文物巴式青铜剑、巴式编钟等,积累了反映古代文化脉络的文字200多万字、图表1000多张、照片13000多张。宋代县城遗址揭开了真面目,被公认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学上正式确立距今7500年三峡地区和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农业文明,命名“楠木园文化”;沉甸甸的历史记忆为三峡考古学搭建了文化的时空框架,填补了诸多考古学空白。

狮子包古建筑群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以三峡淹没区搬迁复原的11栋古建筑群为基础,扩建成为巴东县民族文化公园,增加复原北宋时期寇准任巴东县令时的县衙、四合院式寇公祠、巴东县博物馆文物展厅、库房及办公用房。狮子包古建筑群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神祕和高深,只可供仰视和膜拜。狮子包古建筑群内藏珍聚宝,是关门藏“经”,还是结合旅游,合理利用,全民共享?

2015年,是狮子包古建筑群发展的破局之年。经过反复论证,巴东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提出了“开放、破局、共享”的思路,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现实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的竞争优势,把更多更好的文物保护成果提供给全社会共享,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巴东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放大文物效应,让文物活起来、亮起来,重拾历史记忆,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从体制机制入手,盘活存量,让文博事业站起来走路,破除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局,将文物局、博物馆职能合并,拆除蕃篱,调整班子,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好地保护”的路子,进行文物展览、民间文艺节目表演、传统文化教育、民俗体验、民族工艺品展销,以“阳春白雪”的精神内涵,对接“下里巴人”的传承载体,展示巴东所蕴藏的独特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县城文化内涵,提升县城文化品位。

狮子包古建筑群开始大放异彩,李光明老屋突出农户特色,王宗科老屋突出纤夫特色,毛文甫老屋突出渔户特色,万明新老屋突出药铺特色,顾家老屋突出豆腐加工特色,水磨坊、榨油坊则再现当年生产场景……整体布局融观赏和互动于一体,在观赏的同时可以磨面榨油、舂兑筛米,也可以品尝巴东五香豆干,吃凉粉,喝豆花儿,在四合院里吊脚楼上编竹器、做木活、打草鞋、纺纱织布,雅俗共赏,也可以登临秋风亭吟诗作赋,凭栏望长江浩荡,观巫峡云雨,拜谒寇公祠,品茗听琴,竹声萧萧,千帆竞秀。

3月12日至13日,荆州市神州国际旅行社近百名游客组团开启“巴东两日游”之旅,在巴东县博物馆,游览寇公祠,参观峡江地区民间特有的徽派建筑,部分游客还亲自体验寇准当年在巴东县衙的办案过程,领略寇准文化,零距离感受千年巴楚风韵。

“五一”小长假期间,3万多国内外游客,走进狮子包古建筑群……

每到节日,县直相关部门就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少年儿童在狮子包古建筑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既陶冶情操,又感化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市民们理想的休闲去处.。每逢周末,狮子包古建筑群内,人群熙熙攘攘,好不闹热。

当前,巴东正致力聚集人气,实现文旅融合,在确保文物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谋求发展,规划宋城遗址,扩大古建筑群体量,与江北盈彩水岸交相辉映,为巴东旅游大发展作贡献,为文博事业壮大实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巴东提出“文化引领”打造“文化巴东”的总体战略,立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着眼长江经济带的“黄金旅游”线路,引领旅游支柱产业发展,结合引起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天子岩岩画和玉麟将军故里、红三军遗址等100多处文保单位,赋予秀美山水以全新的内涵,形成群星璀璨之势。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巴东文物保护事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正在走向灿烂的明天…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向东平 通讯员 黄华 李连军

(责任编辑 郜月飞)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