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 经过两代人不懈的努力,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终于打通,村民的出行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是王光国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的心里又开始琢磨起另一件事来。
450亩猕猴桃,精心培育三年,今年终于挂果。店子坪村的村民喜出望外,书记王光国却要求他们摘掉大量没完全成果的鲜果。阻力,可想而知。摘掉大量还未成熟的鲜果,村民们不能理解;而三年前,王光国发动全村百姓把玉米地、土豆田改种成猕猴桃的时候,大家意见更大。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县城买来猕猴桃让大家品尝,并跑上海,下广州打通销售渠道。还带头把自家8亩地调整出来,改种猕猴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消村民的顾虑。
在王光国的带领下,店子坪村在2012年一年就发展了猕猴桃300亩。产业要做大,还得龙头带,2013年,王光国引进了上海的德鑫农庄公司,在店子坪建起150亩连片猕猴桃基地。公司的进入,不仅带动了猕猴桃的标准化管理,也把原来卖不出价钱的土特产变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 猕猴桃等绿色产业崛起,托起老百姓的“致富梦”。三年时间,店子坪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360元提高到2014年的6446元。但王光国的脚步没有停歇,2013年,王光国拿着全村的特色民居规划,三番五次的到县里跑政策、拉项目,启动“特色村寨”建设。2014年,村里建成了50户特色民居,还有50户正在建设。土家风格吊脚楼,猕猴桃采摘,生态有机菜都将成为休闲旅游卖点。
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王光国不等不靠;面对自身发展机遇,他却选择继续当“愚公”。 2013年底,湖北省面向村干部招录少量公务员。王光国获得乡镇公务员录用资格,但他慎重考虑后,主动放弃了县城机关单位的工作,决定还是留在村里。
“店子坪奔小康,不能让一个人落下!修路那么难,咱们大伙都挺过来了,发展产业也不可能一下就成功。我们要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决心,把店子坪打造成真正的世外桃源!” ——王光国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