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爸爸外出务工,音讯全无;7岁时,妈妈身患重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8岁时,她在学校附近租房,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8年来,她每天上学时抽空回家三四趟给妈妈喂饭、喂药;8年来,她用幼小的肩膀扛起妈妈生存的希望……她就是建始县长梁乡天生民族中小学九年级毕业生陈丹丹,一个16岁的农村姑娘。
家庭不幸——
爸爸音讯全无,妈妈身患重病
7月4日,建始县人民医院病房内,因身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病、肾结石,陈丹丹的妈妈陈敏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全身浮肿,手部不由自主地抖动,手指关节明显变形。丹丹在一旁不停地给妈妈的手指按摩。谈起多年患病的经历,陈敏泪如雨下,丹丹赶紧拿起纸巾,为妈妈擦眼泪,还不停地小声安慰。
5岁前,丹丹也曾有过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候,丹丹的爸爸还没有外出打工,夫妻俩在家种田,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5岁那年,爸爸前往山西打工。不曾想到,竟一去不回,音讯全无。
丹丹和妈妈一边种点田地,一边靠亲人、朋友、好心人的接济生活。
也许是太过操劳,丹丹7岁那年,妈妈患上了类风湿病,一直没有医治,不到半年,就丧失了劳动能力,连上厕所都蹲不下去。
陈敏说:“刚开始就是觉得腿疼,后来疼痛不断加重,就找土医生开点药。”因为没有经过正规治疗,慢慢地,她全身关节、骨头都开始疼,逐渐发展到不能下地走路。
9年来,陈敏就在这种无休无止的疼痛中度过。
看着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自己的女儿这么小就要承受这么大压力,陈敏泪如雨下:“生在我们这个家庭,把她害苦了。”
校外租房——
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
8岁时,丹丹到建始县长梁乡天生民族中小学读书。她在学校附近租好房子,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妈妈。
凌晨5点起床做饭,然后给妈妈洗脸、喂饭、喂药。妈妈躺在床上,床的另一头套一根绳子,绳头攥在妈妈手里,如果躺累了,就拉着绳子爬起来坐一下。床前放着一只大塑料桶,桶上搭一个便椅,方便上厕所。
6点10分,丹丹匆匆赶往学校上课。
中午下课后,又急忙跑回家给妈妈做午饭。
就这样,丹丹一天要往返五次。
上初中后,晚上还要赶到学校上晚自习,下晚自习后再给妈妈洗澡、洗头、洗衣服。自己睡下时,往往已是半夜,还要随时起床给妈妈按摩,帮妈妈翻身。这,就是丹丹8年来的日常生活。
永不言弃——
做妈妈坚强的支柱
陈敏病情严重时,会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甚至休克,每一次都是生死考验。
“有时候想,就这么去了算了,但女儿太小了,实在是舍不得,很多次发病时,都是女儿送我去急救,没有钱治疗也是她挨家挨户借,我的命都是女儿一次又一次救回来的。”陈敏说。
回忆起妈妈第一次昏迷的时候,丹丹满眼泪水。“那时候,我刚上初一,半夜妈妈发高烧,出冷汗,我连忙叫车把妈妈送到卫生院,但卫生院不收,让我送到建始去,我又急忙把妈妈送到建始县人民医院,还好经过治疗,妈妈病情稍稍好转。”
像这样的抢救,丹丹经历过六七次,每一次,她都胆战心惊。
去年8月,陈敏病情加重,腹腔内查出两个囊肿,出现感染性休克,并伴有中度贫血,肝肾功能不良等,危在旦夕,被送往湖北民院附属民大医院抢救,医生建议转到更大的医院。丹丹苦苦哀求医生,医生才同意做手术,但必须先交5000元医药费。可是她身上只有几百元钱。危急时刻,丹丹想到了自己的班主任王安叶老师,就立即打电话求助,王安叶接到丹丹电话后,立即凑齐5000元汇给丹丹。
医院里,丹丹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办理各种手续,还要打电话四处借钱。看着年幼的女儿,陈敏心疼地说:“算了吧,反正治好囊肿后也还是个废人。”丹丹擦干眼泪:“只要妈妈在,我就有个家,就是乞讨,我也要治好您的病。”
陈敏的手术很成功,丹丹又带着妈妈回到出租屋。
心存感恩——
有能力会帮助别人
“大家帮助你,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你的人格魅力。”王安叶鼓励丹丹,时常找她谈心。
“因照顾妈妈分散了很多精力,丹丹的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她现在性格坚强,有韧性,责任感强,我相信她会有一个不错的未来。”王安叶说。
“这么多年来,有很多人帮助过我和妈妈,亲戚朋友给我们借钱、给钱,邻居们给我们送饭、送菜,学校老师们给我们联系车辆、医院,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关心帮助我们,我和妈妈都记在心里,我现在还小,还没有能力报答这些好心人,只能真诚地感谢他们,以后会把书读好,找个工作,有能力会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陈丹丹说,虽然中考成绩不理想,但今后还会不断求学,靠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对于这么多年来给妈妈治病欠下的15万元欠债,陈丹丹说:“我以后挣钱了一定会还清。”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胡 静 通讯员 梁爱文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