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 谈到霉,你会色变么?

2016-10-26 09:58  

“一次性筷子不干净,爱长霉菌,有致癌物。”

“大米变黄,是感染霉菌,快丢掉,吃了致癌。”

“花生容易长霉,吃了对身体不好。”

这些话题是不是很耳熟?大家常常谈霉色变,霉到底是什么?

湖北省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湖北省疾控中心卫检所副研究员闻胜介绍,食物久放就可能发生霉变,这主要是霉菌的“功劳”。这些霉菌包括黄曲霉、黑曲霉、米曲霉、红曲霉、黑根霉等,但并非都是“坏霉”

有益霉菌包括酿造用的红曲霉、米曲霉等;纯粹导致食物腐烂的是黑根霉;还有可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赭曲霉、寄生曲霉等。黄曲霉并非等同于有毒。仅有部分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属于I类致癌物,是肝癌的重要诱导物。

产毒霉菌最喜欢的“食物”是花生,其次是玉米、稻米等粮油产品,还包括市民爱吃的开心果、榛子等坚果类食品,以及辣椒、八角等调味品。不过,产毒霉菌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即温度、湿度、水分、营养等。它最喜欢的是温度25~33℃、相对湿度80~90%、水分活性0.94左右,以及花生、玉米这类有营养的寄生体。所以,既没水分又没营养的一次性筷子上,很难产生出有毒的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就像紫外线一样,在生活中天然存在、无法避免。但如减少接触量和接触时间,就可减少致癌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市民应减少霉变粮油、坚果、调味剂的摄入。尽量购买小包装食品,别存放太久,储存时保持低温、通风、干燥

偶尔吃到有霉变味道的坚果也别怕,马上吐掉并漱口。多吃绿叶菜,可阻碍肠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保持平常心,不必谈霉色变

来源:人民网 记者 黎清

(责任编辑 李鸿飞)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