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非寿险公司 需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2016-10-20 08:47  

近年来,投资型保险产品在中国发展迅猛,除了人身险中的分红、万能和投连险外,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也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1018日,毕马威中国发布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介绍与风险应对》报告指出,中国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发展历史较短,国际上可借鉴日本和韩国经验。目前,中国非寿险公司主要面临六重风险,需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报告指出,中国于2000年首次出现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由于发展历史较短,经验较为缺乏,而欧美地区并未流行此类业务,因此,国际可借鉴经验主要来自日本和韩国。 
  与日韩相比,中国的投资型非寿险产品呈现出期限较短、产品组合种类不够丰富、缴费方式单一、产品附加特征少等特点。但从近些年中国产品开发的演变来看,该类产品正在不断完善,产品期限最高也可达到10年,产品组合方式开始突破单一的家财险,部分产品可提供保单贷款,销售渠道出现网销等方式。毕马威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李乐文表示,非寿险公司可以在未来通过丰富产品形态特征、拓宽营销渠道、提升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手段,更稳健地发展投资型非寿险产品。 
  据悉,按照投资部分收益是否约定,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可分为预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联动利率)和非预定收益型两类产品。根据各家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数据,截至20151231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投资部分存量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并且市场集中度很高。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中国非寿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投资风险,对预定收益型产品,投资收益无法覆盖负债成本。二是承保风险,以出险率较低的家财险和意外险为主,风险较低。三是费用风险,由于销售渠道集中在银行,保险公司在手续费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四是退保风险,目前尚不突出。五是销售误导风险,只要约束好销售话术,销售误导风险较易控制。六是流动性风险,如果出现大规模退保,或者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或者公司声誉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报告同时列出了非寿险公司可考虑的应对举措。一是产品多样化,增加除意外和家财险以外的险种,增强产品保障覆盖,避免直接与其他理财产品竞争,增加除利差以外的利润来源;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险种。二是开发较长期限的产品,对预定收益型产品利用更长期的资金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对非预定收益型产品增加抵御短期市场波动的能力。三是增加期缴的缴费方式,对长期限产品可以降低久期。四是丰富投资账户的种类,对于非预定收益型产品,除了股票和债券以外,在时机成熟时可以丰富投资账户的种类,在能够使用衍生品对冲的情形下,可以提供最低保证。五是提供保单贷款选项,为客户紧急需要时提供资金;同时,保单贷款对公司来说也是不错的资产,但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曾琴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