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5月15日,回到恩施市白杨坪镇董家店村参加“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心里激动不已,这是我参加工作20余年第一次回村参加活动。
乘着阳光,我踏上了回乡之路……远远看到209国道边的村委会,白墙青瓦,小而精致,门顶的五角星,在清晨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会议室不算小,却挤满了从各地回乡参加活动的党员及在村内工作的同志,就连狭窄的过道上也是人头攒动。活动伊始,党员们全体起立,面向庄严的党旗,高举拳头,齐声朗诵着入党誓词,宏亮、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会议室久久回荡。
接着,村支部书记陈小红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村里的情况。走出村委会大门,沐浴着大好阳光,我们到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四处走访。
见我们来访,50岁的党员彭本开热情地招呼,他个子不高,留着小平头,皮肤黝黑,显得很精神。
老彭是这个组率先创业的代表。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养猪、办酒厂,生意一直不错,是这一带有名的致富能手。近几年,老彭又组织周边12户贫困村民开始种 植黄金梨,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现已初具规模。而12户贫困户也在老彭的带领下,满怀信心昂首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当我们问起当年怎么想起带领村民种植黄金梨发家致富时,老彭说:“我们这里都是岩包田,村民在田里忙活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成!看到其他村组的农民都富起来 了,再看看周围的人都还在贫困边缘,说实话,心里着急!”质朴的话语,发自内心,我觉得,这比许多令人振奋的豪言壮语来得实在。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穿过一片茂密的丛林,我们又来到贫困户朱书梅的家。
房屋很老旧。半截矮土墙,中间包围着用四扇木柱撑起的破旧瓦房。土墙上或搭或挂,全是农家破旧家什。
67岁的朱书梅正在屋旁洗衣服,见有来人,立刻迎了过来。她老伴去世得早,常年孤身一人生活。儿子朱正权已是37岁,至今还未婚娶,常年在外打工,可也没攒上什么钱。
当提及易地搬迁的事时,老太太说:“现在政策是好,让我们搬到白杨镇上去,只要花上几万元就可以了。可是我们这个家庭,哪来的几万块钱啊?”顿了顿,她接着说:“搬过去,连自留地都没得种,猪也不能喂,我担心日子会更难过!”
听完老太太一席话,大家深思起来。
一天的活动结束了!在疾驰的汽车里,内心突然有了种感动,一种感激。感谢这个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家乡的平台,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作为一名党员肩负的责任。
活动还在继续!如果说第一次回乡活动多少带些盲目和观望的话,再次回乡就多了些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前行的道路很漫长,前行的脚步却更加坚定!跟着党,不忘初心,一直奋勇向前!
来源:恩施日报 张学品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