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近一两年来,随着“滴滴”打车在州城的兴起,这一方便快捷的乘车方式被一些年轻的乘客接受,与此同时一些私家车也加入了“滴滴”打车的行业,成了除公汽和出租车之外的另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滴滴”打车为“打车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但同时很多市民担忧这些车缺乏相应的运营资质,存在安全隐患。
“滴滴”网约车是否合法?对此,恩施市运管所有关负责人解释,“滴滴”网约车均没有取得相应行政许可,驾驶员也没有资质,所以为非法营运,属于打击的对象。
“滴滴”网约车为非法营运
随着城市的发展,“打车难”困扰着市民出行,特别是上下班高峰以及突然下大雨时。“出租车不是想坐就能坐的,有时候在路边一等就是20分钟,甚至半小时;如果乘公交车,有时候线路又不方便,耗时费力,办急事根本不行。”在金桂大道上班的郭先生说,考虑到城区拥堵及停车不便,郭先生经常“滴滴”打 车。
在州城经营公司的谭先生常有应酬,考虑到偶尔要喝酒,所以经常使用“滴滴出行”约车。他说:“难打车的时候就会选择用‘滴滴出行’,一个星期大概会用到三四次,用‘滴滴’的频率多于自己打车。”与谭先生一样,很多年轻的乘客都喜欢使用这一出行方式,他们认为“滴滴出行”很便捷,比较容易叫到车。
“滴滴”打车为市民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按相关法律规定,从事营运的车辆及驾驶员必须有相应资质。以城市客运出租车为例,车辆要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驾驶员应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验,取得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类别的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营运。
除了“滴滴”网约车外,在恩施城区还有一部分黑车在从事营运,其外观和出租汽车差不多,也就是市民常说的“克隆”出租车,这些并没有取得营运资质。据恩施市运管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克隆”出租汽车和“滴滴”顺风车从事出租汽车营运是不合法的,属于非法营运。“滴滴”顺风车从事出租汽车营运,必须 经过许可,有承担风险的能力。
“黑车”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无论是“滴滴”打车还是“克隆”出租车等非法营运的车辆,都是“黑车”,不但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还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而造成了一些不稳定的困素。
3月23日晚上,恩施城区出租汽车司机和“克隆”出租汽车司机在后山湾因抢客发生矛盾,汇集了50多名合法出租汽车司机和20多名“克隆”出租汽车司机,造成交通中断近2个小时。当晚,恩施市运管所将双方带到所内,分别做工作,直到23点,双方才散去。
恩施城区800多辆出租汽车均取得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每年还缴纳了有偿出让金及相应费用,而这些“黑车”没有缴纳任何费用便参与经营,扰乱了客运秩序,损害了广大出租汽车经营者的利益。
出租汽车驾驶员要求具备从业资格,要经过职业培训,且车辆需要达到安全标准。而各类“黑车”驾驶员没有经过培训,从业者良莠不齐,车辆没有购买相应保险,安全得不到保障。近年来,网约车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新闻常见于报端,网约车也成了社会不安全的因素之一。
现在城区出租车都是公司化经营,无论是挂靠还是承包,出租汽车对车辆安全及保险均有严格的规定。但“黑车”属于个人行为,没有监管机制,有的甚至是购买的报废车,安全隐患严重。
据统计,目前城区“克隆”出租汽车大约有30辆左右,其他网约车等“黑车”更多,每天在车站、机场等地拉客,有的甚至组成了车队,每天排班拉客。除了城区外,全州各乡镇也是“黑车”泛滥,特别是一些乡村公路上,大部分都是一些小货车在营运,也拉客也拉货,虽然方便了村民们出行,但也带来了安全 隐患。
市民出行要选乘合法营运车辆
各种“黑车”非法营运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对此,恩施市运管所提醒市民,出行尽量选择乘坐合法车辆,自觉抵制“黑车”,以确保自身安全。
为了规范客运市场秩序,确保道路安全,恩施市政府办公室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在恩施市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道路客运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本次整治过程中,各执法部门将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黑车”非法经营行为,坚决取缔道路客运非法经营活动,规范正规营运车辆经营行为。
据了解,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打击“黑车”非法经营的组织者、牵头者。全面清除非法营运、残疾人代步“克隆”出租车、无 营运证照、伪造营运证照或车辆牌照的客运车辆,整治私家车、残疾人代步车违规从事客运经营等扰乱正常道路经营秩序的行为;其次,重点治理主要客运线路、火 车站、机场、宾馆、医院、商品集贸市场、广场、旅游风景区、城乡结合部、各高速出入口等区域的非法营运车辆及倒卖客源、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最后,严 厉打击查处无证驾驶、超载、超速、酒驾等行为。
今年以来,恩施市运管所加大了对“黑车”的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共出动稽查行动130余次,稽查车辆700余辆,查处违法行为136次,其中黑车55台。
来源:恩施晚报 记者 刘学成 通讯员 胡红霞
(责任编辑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