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文体新广局报道(通讯员 马垚 李莉)展示文化遗产的神奇瑰丽,演绎土家风情的浪漫风采。6月3日,由州文体新广局主办,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土家女儿城承办及其他七个县(市)非遗保护中心协办的“恩施记忆——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独具风情的土家女儿城举行。各个县市的传承人纷纷来到活动现场,演绎各自的独门绝技,分别进行了传统技艺的展示、产品展销和优秀节目展演,现场吸引了上千观众驻足观看。恩施州副州长陈晓燕,州文体新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坤德观看了展演。
当天下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建始花坪桃片糕制作技艺、油茶汤制作技艺、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等11个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展示展销,不仅让现场观众更有体验感,还加深了大家对非遗的直观认识。绿茶、桃片糕、利川柏杨豆干、巴东五香豆干、“西兰卡普”等既是恩施的特产,同时也是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品,让更多人知道其实“非遗”就在生活中。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制作技艺
傩面具制作技艺
夜幕降临时,土家女儿城吊脚楼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非遗展演活动在恩施扬琴经典剧目《黛玉葬花》拉开序幕,“花谢花落飞满天,随风飘荡扑绣帘,手持花帚扫花瓣,红消香断有谁怜?”唱词雅致、唱腔优美、旋律婉转,唱醉了驻足观赏的群众;恩施扬琴又名恩施丝弦,在恩施曲艺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奏铿锵、气势磅礴的长江峡江号子,锣鼓喧天人欢唱、韵味悠长原生态的薅草锣鼓,喜庆、幽默、风趣的“喜花鼓”《风吹杨柳活身摇》,粗犷豪放、节奏明快、滑稽诙谐的传统舞蹈“肉连响”等相继上场,尤其是双人交错吹按的唢呐“双龙抱柱”,其奇异精彩、配合默契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喝彩。活动最后,来凤县百福寺镇的父老乡亲展示了原生态摆手舞,并邀请现场嘉宾与观众齐跳摆手舞,展现了一种人人参与保护和传承恩施传统民族文化的气氛。展演活动中还穿插了现场互动、有奖问答环节,问题设置都为恩施州的非遗相关情况,奖品是由参加展示项目的传承人免费提供,此环节赢得了现场观众热情参与,一次次将活动气氛推向最高点!
恩施扬琴剧目《黛玉葬花》
肉连响
唢呐 双龙抱柱
南剧唱段
耍耍
观众齐跳摆手舞
有奖问答环节 观众上台领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何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但随着如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我们希望通过每年“文化遗产日”的系列活动,让更多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并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责任编辑: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