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清香而悠长,从此它被叫作茶。就这样,一片茶叶开始了它的生命之旅。从鲜嫩到干枯,经历了水与火的拥抱,由田头来到壶间,它以独有的醇香味道与我们相遇,然后令人难以忘记。
这是我和小伙伴的家园——茶叶基地。
健康成长引来了“主人”。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大多数好茶都生自幽谷峻岭、长于高山云雾间,不仅尽享日月光华、饱受风霜雨露,还远离污染、嘈杂的环境,一生与青山绿水相伴。
雨露滋润长出迷人身段。
伙伴们在工厂摊晾后将去接受高温考验。
位于武陵山区腹地的宣恩县,便是茶叶生长繁盛地之一,空气清新,常常云雾缭绕。200多年前,宣恩伍家台住着一位名叫伍昌臣的土家人,他将山上 野生的几十株茶树精心培育,制成味似熟板栗香的好茶。宜昌府台丛尹昌派人收购此茗,进贡给乾隆帝。泡上头杯水,汤清色绿,甘醇初露;二杯水,汤绿中透黄, 熟栗香浓;三杯水,汤碧泛青,芳香四溢。龙颜为之大悦,御笔亲赐“皇恩宠锡”。
生长在宣恩的茶树以一种缄默的姿态,在千百年的历史造化中,不惧凌冬之寒,不畏酷暑之热,一枝一节,盘虬卧龙,向上、向上,最后孕育出绿得可人的芽儿。
当成长到两三片嫩叶时,勤劳的茶农会小心地将这一片片嫩叶采下,然后装进竹篓。这些茶芽,或被巧手的农妇摊开在自己家中制成手工茶,或送到厂房里,去接受机器设备的抚摸、揉捻、烘焙等。
我和小伙伴前呼后拥从机器中跑出。
我和小伙伴随着传送带在厂房内游走。
我和小伙伴被放在簸箕里,等待杂质被清除。
在家乡人的注视下,我和小伙伴进入机器中翻滚。
最终,它们从容与水为伴,散发出阵阵清香,携自身的营养,去滋润和悦人们的心田。轻啜一口清绿微黄的贡茶,绕舌三咂,一股微甘芳香悠然满囗,让 人顿觉神清气爽。慢咽入喉,一丝醇甘绵厚之味九转回荡洗脏涤腑,立消疲乏叫人浑身舒泰。唐代诗人温庭筠所写的“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是何意 境,由此便一下明了。低头啜一口微温的茶,似乎有一丝清甜弥漫在胸间。
我和小伙伴与水为伴,芳香四溢。
“鄂西宣恩有贡茶,茶叶之宝甲天下;当年捧茶献天子,‘皇恩宠锡’传佳话。如今茶香飘四海,色香味浓谁不夸;远方的朋友亲爱的客,请喝一杯宣恩茶。”1991年4月,著名歌唱家蒋大为到伍家台村游历观光后,欣然创作《请喝一杯宣恩茶》并唱响大江南北。
对于宣恩人来说,茶叶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感情,无论在哪儿工作,在哪儿生活,一杯清醇的茶,总能勾起人们的乡愁。
随着茶产业渐渐壮大,土家苗族儿女也因为贡茶而骄傲。近年来,宣恩县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建设六大产业链的部署,率先在茶产业上做文章,立足资源禀赋,以有机、富硒为方向,坚持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茶叶产业发展。
采访手记
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片茶叶从精心采摘到成为芳香四溢饮品的过程;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沉淀了数百年 的贡茶文化!如今,宣恩县正以“一叶动天下”的气魄,用一片茶叶舞动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等数亿元产业;如今,一片茶叶已成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其 步伐正加速迈向全国,走向世界,正书写着鄂西山区精准扶贫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