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中国摇滚音乐节第一品牌“迷笛音乐节”在享有亚洲第一洞美誉的利川腾龙洞景区激情上演,为全国各地歌迷献上一台台视听盛宴。据介绍,在洞穴内举行大型音乐活动,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也是迷笛音乐节第一次走进恩施州、走进景区。
迷笛音乐节是国内第一个原创音乐节,每年都有几十支海内外的知名乐队受邀参加演出。自2000年成立至今,影响力越来越大,被称为中国的“伍德斯托克”。 腾龙洞携手迷笛,将国内顶级音乐盛会引入利川,这既为全国摇滚歌迷提供了一个忘我狂欢的平台,也为青少年接受摇滚精神洗礼带来契机。
音乐节期间,利川本土摇滚乐队“蚊子”有幸登上中央舞台,用摇滚的方式演绎改编的利川民歌《龙船调》、《薅草锣鼓》,并与歌迷一同跳起摆手舞,为摇滚乐注 入了新体验。利川邂逅迷笛,也是一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他们在切磋中擦出火花。同时,这场盛会还是一次景区借力文化平台,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推 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探索。
利川遇见迷笛,迷笛走进利川,一台台好戏陆续上演,这是一次狂欢中的洗礼,也是一场碰撞中的邂逅,还是一种探索中的憧憬。
一次狂欢 一次洗礼
“我爱迷笛!”“我爱摇滚!”9月15日13点,在ININK乐队开唱前,唐舞台前已聚集了上千名观众,他们高举双手,齐声高呼,等待第一支登台的乐队吹响狂欢的号角。那一刻,盛会还未开始,情绪就已近疯狂。
隔河相望的检票口,早已排起长长的队伍,一辆辆电动公交车满载着歌迷穿梭在刚刚竣工的绿色旅游公路上。步行的,乘车的,歌迷的喧哗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因旅游公路改造升级项目沉寂了半年的腾龙洞景区苏醒过来。
下午两点半,位于洞口的唐舞台,“害怕的孩子”紧随ININK登场,主唱、鼓手、贝斯、键盘手戴着面具,在舞台中央纵情摇摆,台下的歌迷们跟着欢呼。突 然,一位少年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故意从栏杆上跳入人海,被众人高高举起,他疯狂地呐喊,情绪十分激动。这一小插曲,让现场氛围迅速升温。
走进洞内,设于夷水丽川演出场地的明舞台座无虚席,一首首舒缓、动听的民谣,与洞穴的天然音响混合在一起,把听觉享受推向了极致,杨乐、杭天、图利古尔的嗓音让人听得如痴如醉。“来腾龙洞,是选对了。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天然溶洞带来的视觉及音响效果,几乎颠覆了之前对音乐节现场的所有感官体验。”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CEO单蔚说。
不少歌迷是冲着崔健和痛仰来的,按照此前公布的演出时间表,崔健和痛仰被安排在晚上8点压轴登场。但由于设备原因,演出整整推迟了40分钟。台下虽颇有微词,但并未见人离场,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崔健登场的那一刻,全场沸腾了。《滚动的蛋》《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一二三四》,气氛持续高涨。“西方的摇滚乐是洪水,中国的摇滚乐像一把刀子,我们要把刀子牢牢插在这片土地上,而你们,要把它插得更深。”崔健话音未落,台下人潮人海振臂高呼。
“我是摇滚迷,听说迷笛要来利川,早早地就联系好了门票。”利川本土歌迷刘文超说。七十年代出生的刘文超,青年时期恰逢中国摇滚乐的萌芽,他笑称自己是听着崔健歌声长大的,“远离城市的喧嚣,于我,迷笛是一次与老友的聚会,也是一次精神的再洗礼。”
一场碰撞 一场邂逅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吗?那我就来推你嘛!”音乐节第二天,在唐舞台上,《龙船调》又一次响彻山谷。乐迷们围成圈,跳起了摆手舞。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版的《龙船调》有着重金属摇滚范儿。
作为音乐节上唯一的本土音乐力量,蚊子乐队为这一天的表演,酝酿了许久。“接到主办方的邀请,我们激动得都跳起来了。”蚊子乐队主唱杜天翼说。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内,从选歌到编曲再到合练,蚊子乐队练得很辛苦。
“《薅草锣鼓》里面有一些说词,其实很有意思、很有特色。我们就用Funk的形式赋予它一些新鲜感,说词配上吉他solo。还有石工号子,我们用工业金属来表达那一份力量感。”据蚊子乐队创作团队介绍,他们一直在挖掘摇滚乐与民歌的契合点,登台就要给全国乐迷不一样的体验。
演出当天,蚊子乐队很卖力。《湛蓝》《夏天的记忆》《弃恶从善》,三首原创歌曲表达了对摇滚的执着和坚守,改编的《龙船调》《薅草锣鼓》和《石工号子》,则将利川本土特有的民俗音乐搬上了摇滚乐的最高殿堂。台下乐迷一同跳起的摆手舞,应是对蚊子的认同和褒奖。
“摇滚、民歌,风格迥异。蚊子乐队把民歌与摇滚结合起来,很有意思,也别有一番味道。”乐迷徐妍说。这一碰撞,擦出火花。蚊子乐队表示,将继续挖掘被我们遗忘的“土”东西,让民歌和摇滚更完美地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民族文化。
利川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发源地,肉连响、利川灯歌、利川小曲独具魅力,被评为“中国歌舞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如何创新形式,发扬光大民族文化,这一场碰撞和邂逅,为利川文化人留下了一道课题。
一种探索 一种憧憬
迷笛走进景区,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迷笛音乐节是国内首个原创音乐节,享有中国第一摇滚音乐节之美誉。腾龙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通道,有“亚洲第一洞”之称,集山、水、洞、林、石、峡于一体,美不胜收。两者携手,强强联合,水到渠成。
“摇滚、民谣、世界音乐和55万年的巨大溶洞,奇妙的组合在一起,让腾龙洞焕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也是我们借力文化平台,推介景区、推介利川的一次大胆尝试!”腾龙洞景区负责人刘敏说。
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走路,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是读书。早在十年前,腾龙洞景区就迈出文旅融合的探索步伐。2005年,融合土苗文化元素的激光秀和大型歌舞演 出《夷水丽川》正式开演,通过舞蹈、对唱配合解说等多种形式,向游客们展示肉连响、毛古斯、西兰卡普、哭嫁、女儿会、六口茶等经典土家文化。十年来,激光 秀和歌舞表演场数突破2万场,无数游客领略了当地民族文化魅力。
音乐节邂逅中秋节,3.2万全国各地的乐迷在腾龙洞迷笛音乐节现场连嗨三天。在音乐节的拉动下,中秋三天小长假,该市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同比增长3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6.6万元,同比增长34.5%。
无独有偶。今夏,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首站赛事在利川市白鹊山民宿产业园开跑,国内外1200余名爱好者参赛。这一跑,跑来了白鹊山民宿的人气,也跑出了 利川民宿的灵气。“世界那么热,我想去利川”,利川建市30周年之大V看利川更是让利川火了一把。据统计,5月至8月,该市民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 游收入3.9亿元。
借力文化平台、聚集旅游人气,已成为该市推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据介绍,该市将持续举办山地马拉松、迷笛音乐节等类似的现代文体活动,推动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
“今年举办的几次大型文化体育活动都非常成功,让许多的外地游客认识了利川、了解了利川,相信明年有更多的人来体验利川的生态和文化之美。”该市旅游部门负责人说。
播下良种,深耕细作。明年旅游,大有看头!
来源:中国利川网 记者:牟新 陈玄瑛
(责任编辑 黄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