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恩施州“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绩回顾新闻发布会召开

2016-09-19 17:24  

云上恩施报道 (记者 罗茜)2016年9月19日,恩施州水利水产局召开恩施州“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绩回顾新闻发布会。会上,恩施州水利水产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覃涛同志就“十二五”期间全州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一个简要回顾。

恩施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冬春连旱易发,季节性和工程性缺水明显。面对特殊的州情和水情,恩施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始终把“水”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始终把“水”摆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始终把“水”摆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心位置。十二五期间,恩施州委做出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恩施的决定》,印发了“水更绿”等五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对县市、乡镇年终目标考核的内容。恩施州政府连续十年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向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州委海涛书记亲自发起“一杯水”工程,将解决群众“吃水难”列为重要实事,动员全社会力量,攻克农村居民“吃水难”问题。州委、州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河道管理的通告》《恩施州河道岸线界限划定标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方案》等文件,形成了治水护水的高压态势。针对低保政策兜底的贫困户,恩施州实行农村饮水安全“两免一补”政策,即集中供水免收入户安装费和基本用水费,对分散供水自建水池的按照国家投入标准给予适当补助。

“十一五”以来,恩施州立足州情水情,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以多样化的建设形式,如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以乡集镇为点,建设千吨万人较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以行政村为点,建设200—1000人左右中小规模集中供水工程,以分散的千家万户为点,建设以集雨方式为主的联户或单户工程;以便于管理、自动运行、处理能力强、操作简便的重力式过滤水处理方式,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建管体系。并将工程产权明晰化,将乡集镇和村级水厂产权移交给农村供水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将联户或跨村的小型饮水工程产权移交给供水协会管理,将分散的水窖、水池工程产权交给受益农户自我管理,并由主管部门发放产权证书;恩施州率先在全省以县市为单位,分别成立农村供水公司,实行统一核算、分级管理,乡镇再成立分公司,覆盖了102万农村居民,实现农村供水一体化;把民族元素融入供水设施建设之中,彰显民族特色,把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普及水知识、弘扬水文化、传承水文明的阵地。

恩施州依托8县市的农村供水公司和乡镇分公司,因地制宜向村组延伸,实行以县市为单元,对农村供水统一管理、调配、规划和建设的新机制;抢抓国家实施烟草水源工程项目机遇,争取资金5.5亿元,开工建设恩施喻家河水库、建始木桥河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可增加库容3938万方;加快推动供水管网跨县、跨乡、城乡联通,进一步提高供水的质量和效益;以乡镇集镇和旅游景区为重点,布局建设“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利用山区自然水头,以“长藤结瓜”方式扩大覆盖范围,解决居住分散人口的供水问题,逐渐构建城乡供水新格局。

水质安全是农村饮水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恩施州始终把水质安全放在核心位置,始终坚持从源头抓起,治水必先治山,坚持山水共治;坚持从生态、工业、农业、企业等方面综合施策,全面加强工业企业环保管理,狠抓农村面源污染管控,全面加强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大保护工程,从源头上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恩施州8县市全部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切实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的自检工作。整合卫计等部门力量,加强水源检测和技术处理,从技术层面切实抓好水质安全;严格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工程安全高效,全力筑牢水质安全防护网。

截止2015年底,全州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1952处,覆盖了全州所有的行政村,解决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246.29万人,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34.54万人。工程总投资15.2亿元。全州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35%,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供水率70.8%,农村供水保证率90%。

来源:恩施州“十二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成绩回顾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 罗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