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城东郊,马家园村的枇杷熟了。通村道路旁,金黄的枇杷挂上枝头。
中巴车在枇杷树下穿梭,径直驶向村委会。
24日,州委书记王海涛一行来到这里,调研“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与村里的党员群众探讨如何将活动开展得更有成效。
下午3时许,村委会二楼会议室里挤满了人。村里的老党员们来了,在外工作的党员回来了,还有受邀座谈的机关党员代表。
州委为什么决定开展“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刚一落座,王海涛便直奔主题,谈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恩施很多干部都是土生土长的恩施人,来自广大农村,父母兄弟姐妹还留在农村。平时工作忙,这些干部难得有时间回老家看看,即使回家一次,也可能只是吃个饭、说句话就走了。”
“要回到家乡好好看一看。不仅看家里的兄弟姊妹,还要看看儿时的伙伴,看村里的老支书,看老师,看医生,看贫困的群众,看致富带头人,看基层党支部,这是我们的‘大家’。”
“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要想一想、看一看乡亲们过得好不好,帮他们一把。”
一番话,让在座的人心里暖暖的。
村里对这个活动怎么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透胜第一个发言。
“5月17日,马家园村组织在外和本村党员开了个组织生活会,全村20多个在外党员都回来了。有在州里上班的,也有在县里上班的。”
回想起几天前的会,让黄透胜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外党员们针对村里的情况提出的几点建议,“一是要发展年轻党员;二是把乡村旅游做起来;三是人口多,地方小,要想办法处理日常生活污水;第四,生活垃圾需要及时转运、处理。”
“这些建议在理不在理?”王海涛问道。
“个个是要紧的事。”
“你提了什么要求没有?”
“提了。主要是五组到十组的路要整修一下,然后是村里没有通自来水、天然气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在外的党员商量一下,大家一起努力,争取‘十三五’内全村通水、通气。”从村里走出去的,现在在来凤县住建局工作的李成兵接过话来。
“得先通水、通气,不然管道没埋好,路修了又要挖掉。”六组老党员陈明祥说。
会议室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开了。
有看法——
三组老党员刘明亮说,党员回乡回访,确实给村里人留下了好印象。
八组老党员祁仕平说:“我过了几十年组织生活了,这还是个‘新调调’。”
二组老党员龙福生说,在外党员回到村里,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对身边的人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有体会——
“平时回得少、说得少、做得更少。这次回乡,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我在县交通局工作过,现在才发现村里交通这么差,心里惭愧啊!”李成兵深有感触地说。而让他感受最深的,还是启蒙老师跟他说的一句话:“你在住建部门上班,有权利、诱惑多,一定要稳得住。”李成兵说,这句话,他要记一辈子。
同样是从马家园走出去的袁少英说,“回到家乡,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一定要为这里做点什么。”
从咸丰县忠堡镇铁厂溪村走出去的杨志平,现在是来凤县职业高中的一名老师,“曾经儿时的玩伴,现在好多都不认得了。看到他们还没有过上好日子,我感觉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老家在来凤县漫水乡兴隆坳村的州直机关党员王闯说,这次回乡,没想到村里还有那么多热心肠的人,没想到家乡人民对我们在外党员期望值有那么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转眼两个小时过去了。
“听了大家的话,尤其是老党员同志的话,让我深受教育。”王海涛最后总结道,“老百姓才是最有本事的人。党员干部回乡回访,要有感恩之心,把心放低、把身段放低,从心里敬畏群众、尊重群众,到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学习。要办实事,办力所能及的实事,不好高骛远。”
“只有这样,才能不忘走出家乡、加入党组织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