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打好产业牌 药材变药“财”

2024-03-27 15:39  

在晓关侗族乡中村坝村螺马洞的黄精种植基地里,几名村民正在采挖、刨土、筛选、装框、运输,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采收要小心,不能破坏块茎”管理人员覃皓介绍,基地采用块茎移栽,具有种植快,产量高的优点。但如果移栽方法不对,很容易导致块茎腐烂,影响存活率。



螺马洞村是晓关最偏僻的乡村,“骡马洞村骡马洞,满山骡印满山洞;要想人货到村来,骡马累鸣震山动”是过去人们对该村的印象,近年来,随着产业路和便民桥的完善,很多村民开始发展特色种植。 “种植黄精划算,每年给我带来2万元以上收入。”村民吴卫国常年患病,生计困难。2021年,他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种上了黄精,自有了收益后,他对生活也有盼头。 而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一位90后的小伙子吴奇,吴奇是晓关侗族乡黄精产业的“领头人”,2013年,吴奇怀着对药材种植的浓厚兴趣回到家乡,通过参观考察,学习经验,他承包50亩荒山种下黄精。2017年,在吴奇的精心管理下,黄精开始取籽销售,挣得药材产业“第一桶金”。



当地村民看到吴奇种植黄精收益高,纷纷向他求取“致富经”。为此,他与当地政府和农民合作,成立宣恩县兴合中药材产销专业合作社,通过推行技术帮扶、药苗帮扶、销售帮扶,辐射带动周边10个村200户村民,让药材产业成为稳定增收致富的重要优势产业。 “药材好,药才好。”该乡突出市场导向,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与恩施州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采用“高校+基地+科研机构+企业”的模式,着力打造120亩林下套种黄精、虎杖、贝母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晓关侗族乡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4900亩,种植户达到1500多户,发展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4家,种植大户20余人,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近年来,该乡通过能人带动、党员带头、合作社带动,让药材成为药”财”。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向利雄 通讯员 田野 一审:和秋阳 二审:黄頔芳 三审: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