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鹤峰通联记者廖文婧 朱强瑞)过年吃糖,是人们记忆中约定俗成的年俗,意味着生活甜甜蜜蜜。在鹤峰县走马镇,潘道绒、刘文华夫妇是手工熬制麦芽糖的“守”艺人。这不,春节将至,夫妻俩也开始忙活了起来。
早上7点,天色微亮,潘道绒、刘文华夫妇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玉米麦芽糖制作。新鲜的麦芽经过机器研磨成浆,玉米面和水搅拌成糊,倒入锅中煮沸腾,直至浓稠,随后加入麦芽浆,等待再次沸腾即可出锅,静至几小时,让其发酵。
“自从我1994年嫁过来就开始做糖,那时候是以公公婆婆为主,大概是2000年就是以我们为主开始做糖。”潘道绒介绍说,因为气温太高,糖渣会发酸,所以,每年从农历九月份开始做,一直可以做到第二年的二月。
待到中午,发酵好的玉米糊,用包袱过滤掉糖渣,把糖水倒入锅中大火熬煮,反复搅拌,直到水分蒸干,变成黄褐色的糖浆就完成了一大半。
“糖要熬到这么一铲,一挑,一甩,能够打起泡来。”潘道绒一边熬糖一边介绍说。
经过几个小时的熬煮,糖胚出锅,就到了最后一步——扯糖,刘文华将褪去高温的麦芽糖套上架子,往外拉动,然后又甩回架子上,随着这一来一往,他手中的糖块就由琥珀色慢慢变成了银白色,麦芽糖也逐渐成型。
随着时代变迁,因为工序复杂,已经很少有人做糖,潘道绒夫妻俩的麦芽糖深受消费者喜欢,每锅糖出炉都会迅速卖光。
“他们的糖熬得好,甜糯而不腻。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我们年年都买他家的糖吃。”鹤峰县五里乡六峰村村民陈义书是一名老顾客,谈起潘道绒家的糖赞不绝口。
“现在,一天可以卖上百斤糖,到腊月十几、二十几,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到两三百斤。”潘道绒说,老百姓都把麦芽糖作为必备的年货,几个月总共可以卖出上万斤糖。
如今,凭借着纯正的味道,丰富的种类,潘道绒夫妇的麦芽糖已经销往全国各地,他们的生活也更加幸福和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