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是想征求大家对村里准备发展辣椒产业的意见和建议,听听大家的想法。”近日,在巴东县清太坪镇杉树湾村三组村民谭明林的院坝里,40多名村民围坐在一起,村党支部书记田波开门见山地说。
召开院坝会征求村民发展辣椒产业的意见
眼下,走进村杉树湾村,村庄道路干净整洁,白墙、黛瓦的民居时隐时现,村民们一张张笑脸映着冬日格外温暖。
“现在村里变好了,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村民兰正梅笑着说。
今年3月,杉树湾村因人心不齐,党支部凝聚力不强,被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自开展整顿以来,镇党委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选派镇政府年轻干部田波担任村书记,通过念好 “访、查、议、改、评”五字诀,聚焦“软弱涣散”问题症结,精准把脉、分类施策、合力帮扶,实现杉树湾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全新“蝶”变。
“人心齐了,什么事都好商量,都好办,大家心要往一处想,劲要往一处使。”60多岁的老党员谭明光,声音铿锵有力,很有号召力。
“大伯说的对,我赞成发展辣椒,但具体怎么搞还得听听村里思路。”村民张应国说。
针对村里产业发展薄弱,村集体经济缺乏“硬”产业支撑的现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商议,利用秋冬季农业开发机遇,引导村民发展产业。为了让村民能够积极参与村里产业发展,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了37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共议村里产业发展思路。
村干部在田间讲解辣椒产业发展思路
通过参观考察,结合村里海拔、土地等自然条件和传统种植习惯,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党员、部分村民代表商议发展辣椒、魔芋、烟叶产业。村里成立村集体经济经营公司,计划采用“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展辣椒产业300亩,由市场主体提供种子和技术,在村内设置收购点,最大限度确保产品回收和农户收益。
“这个办法好,但农业产业风险大,我们抗风险能力弱,村里能不能考虑给我们一个保底价,让我们心里也有个底。”村民邓列书说。
“这不急,等我们产业发展起来了,根据市场行情,我们会考虑的。”村书记田波说。
发展产业,村民是主体,只有把产业发展变成村民自己的事,产业才能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村民大会达成共识:引进市场主体,发展辣椒产业。村民可以采取流转土地、务工参与产业发展,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采取自种,但要严格按照市场主体的要求统一种苗和技术。
同时,村集体经济经营公司牵头流转土地80亩,以土地流转费用和劳务费确保农户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集体经济经营公司带头,更为村民增添了发展辣椒产业的底气。市场主体与村民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大家只有一个目标——把产业搞好!
随后,村民纷纷签订辣椒种植协议,你两亩、我三亩……一场空前的和谐、团结一心谋发展的可喜局面在杉树湾村兴起。
村民签订辣椒产业种植协议
“前些年,我们村不和谐,耽误了发展,现在可不一样啦,大家心齐了,气顺了,干事就更有劲了。”老党员杨庚武说。
改变的关键,就在于村党支部齐心发力,为民着想、为民解难。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期间,杉树湾村党支部共化解矛盾纠纷2起,解决群众关注问题8个,组织党员义务劳动3次,开展“最美”系列评选1次,利用村内老板带动群众就业30余人。
村里的党员在办实事、解难事中群策群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领办实事29件。党员杨发炼身在浙江,在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后,主动捐献电脑2台、彩色打印机1台;乡贤党员张文献为村委会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办公桌椅、音响、电子显示屏等设施设备。
在杨发炼、张文献等党员的带动下,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搬迁新址时,村内其他党员、群众主动联系村“两委”,捐献桂花树、储水罐、会议桌等物资,80余名村民主动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加班加点帮忙搬运物资、组装家具、打扫卫生、栽树美化。
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杉树湾村实现了干群交融、民心聚力,合力铺就了一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云上恩施 巴东通联记者 黄华 一审:向航 二审:王玮 三审:黄頔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