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一只“山猫”进村 一叶绿蔬进城

2022-07-14 09:01   云上恩施  

7月5日是大山猫农牧专业合作社社员七月份第一次集中交售蔬菜的日子。清晨,在来凤县革勒车镇堰塘村委会旁的冻库里,几十名合作社的综合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

在低温的冻库里农户们不得不穿上外套

“最近天气好,蔬菜都长得好。”他们像往常一样,娴熟地将茄子、南瓜叶、四季豆等十余种蔬菜按400克、500克的规格装进保鲜盒,贴上溯源编码,然后按单品数目录入“大山猫原生态农产品”公众号信息体系,客户在平台选菜下单,随即,一筐筐新鲜蔬菜被装上冷藏车,从革勒车镇堰塘村启运,驶往千里之外的大上海,实现农户到客户带标志直供。农户每5天交售一批蔬菜,运菜的冷藏车5天跑一趟上海,客户常年食用的菜品全部来自来凤大山里的菜园。

农户们正忙着称重打包

大山猫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金成把这种运营模式称作“全产业链”,从蔬菜采摘到标准化分装,从冷库预冷到按客户订单装箱,从专线冷藏车运输到客户社区冷柜自提,无中转直供,菜价低于上海同类产品,且品质更优。

早年于西安交大硕士毕业的张金成,曾在深圳、上海等公司高薪就职,去过非洲多个国家,2008年就在上海买了房安了家。

张金成出生农村,骨子里有着对粮食、蔬菜的深厚感情,所以就是逛超市,他都总忍不住在果蔬区多看看,这也让他发现一个商机:城里超市的有机菜价格不低,但销量不俗,身边也总有同事朋友问他能不能“想办法”弄一点土家农家有机菜。

站在上海家里窗边,张金成看着这繁华热闹的城市,不禁想起儿时自己走过的田坎和放过的黄牛,忆起在地里随手摘下一根黄瓜解渴的清爽可口。

2010年,走出大山的放牛娃张金成决定辞职,回到家乡革勒车镇,开始计划着将家乡的原生态“农耕产品”都送上城里人的餐桌。

有机菜进城 “零售后”圈粉

自2011年开始,张金成开始试探市场,先是从恩施收购农特产品到上海销售,后来又开餐馆经营恩施的原生态食材,但结果总不尽人意。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张金成认为餐桌回归的根本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回归,即恢复传统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单户多品种、单品微规模”的自然农耕模式,才有可能把农产品品质做到极致。

回归原始农耕的蔬菜种植

2022年7月6日,“大山猫”的技术指导员颜加兵正在地里察看西葫芦瓜的长势。“这些蔬菜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豆饼、猪牛粪,除草不用药,虫子靠人捉。”“大山猫”所供应的主要是菜、肉、禽、蛋等农产品,每一个单品都最大限度地回归到了农耕时代的口感和品质。

正在地里人工捉虫的农户

虽然合作社的综合农户都是散居在村寨的村民,但是种植技术指导和品控监管“大山猫”丝毫不懈怠。种植户有几条“红线”不能踩:禁用除草剂、农药和化肥,生猪、土鸡饲料100%自产,且生猪熟食喂养,农户一旦违约,合同立即解除。 

“菜品丰富,菜也新鲜,绿色无污染,这个价钱值!”网名叫“国青”的网友是“大山猫”多年的铁杆粉丝,5年来一直是“大山猫”的年付费客户,“好的农家菜人让我们一家人都吃得安心。”

2022年3月,上海因为疫情实行封闭式管理。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居民的生活起居用品都由社区采购配送。

“我们的菜还能送吗?菜送到还能保证新鲜吗?”在“大山猫胡吃海喝”微信群里,300多名客户炸开了锅。

“客户们放心,你们订购的菜一定能和以往一样,保质保量送上门。”张金成在微信群里向客户许下承诺。随即,张金成联系相关部门,为“大山猫”的冷链运输专车申请到了一张上海市内交通通行证,并专门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常驻上海,接运蔬菜。

当一包包还挂着露水的新鲜蔬菜送到客户家里时,“大山猫胡吃海喝”微信群里又一次热闹起来了。

“还是那个味儿,‘大山猫’果然没让我们失望!”来自村里的有机农家的“安心菜”再一次为“大山猫”圈了一波粉!

“大山猫”专线正在上海小区配送蔬菜

多年来,不管是官方抽检,还是随机自检,“大山猫”的所有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为“零”,几乎“零售后”的口碑也让来凤的绿色有机农家菜成了城里人桌上的“安心菜”。

“以前主要在上海地区发展客户,现在合作社运行基本成熟,我们也开始向其它城市发货。这个月就有发往北京、南京、深圳等地。”张金成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吃上自然、传统、健康的高品质食材。”

“山猫”进村 农民年年都是“丰收年”

“大山猫”的有机农产品都是由合作社签了“年薪制”的综合农户定时提供。“年薪制”种植养殖条约,即农户租地、购买种子以及灌溉设施所用的资金由合作社承担,农户只需按要求种植和养殖,产品不愁销路。农户每承担1个单元的生产任务,必须每隔5天交售200份时令蔬菜,一年交售2头100公斤以上生猪、20只土鸡和1600个土鸡蛋,完成基本任务即可获得“年薪”8万元,多养猪养牛还有额外收入。

满载着新鲜有机农产品的运输车驶出大山

2016年,张金成带着自己的想法,开始招募第一批综合农户。“不用出本钱,还能保证一年有这么多收入。”村里的人都不相信有这样的好事。在张金成的多番发动宣传下,只有5名综合农户和他签了“年薪制”种植养殖条约。为了让农户们安心,张金成决定“先给钱、后办事”,先把农资、部分工资钱给到农户们手上,再让农户们种菜养猪。

2017年9月1日,“大山猫”的第一批蔬菜发往上海,张金成和农户们在冻库前高兴地目送冷链车出发。

满一年,5户综合农户按照张金成的承诺,拿到了7到10万元不等的收入,过了一个热闹的丰收年,这才更坚定了信心,要跟着“大山猫”好好干。

张金成(左)和颜加兵(右)正在地里察看蔬菜长势

葩坪村二组村民颜加兵之前在家干过5年的黄牛养殖,最多的时候养了80多头黄牛。可市场不稳定、销路不稳定,让颜加兵几年来挣到钱,也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2018年冬季,颜加兵在张金成的劝说下加入合作社。“第一年我实实在在拿到手,存进银行的钱就有7万多元,去年我和妻子两人,更是做到了11多万元!”如今,他主动承担起合作社养殖、种植技术指导的工作,担任起合作社的技术员。

“当技术员没有额外的工资,但是我就是想和张哥一起,把我们的‘大山猫’越做越好,让更多城里人吃上我们的有机菜,让更多的农户也能得到‘大山猫’的实惠。”颜加兵拍着胸脯自豪地说。

张金成(右)和颜加兵(左)一起讨论今年农户工资情况

“今年我们‘大山猫’全年可供客户选择的蔬菜禽类共有190余种,要保证菜式种类丰富可供客户选择,就必须保证我们的蔬菜、禽类每一季都有一个持续稳定的丰收产量,所以我们‘大山猫’的有机农产品,季季都是丰收季,加入‘大山猫’的农户们,年年都是‘丰收年’!”张金成说。

目前,在示范户的带动下,合作社已经有38户固定综合农户与“大山猫”签订“年薪制”种植养殖条约。

乡邻致富底气足 不愁“好政策”

“大山猫”带领乡亲们搞生态农业增收致富,也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018年,“大山猫”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当时急需扩建一个冷库、添置一台冷链车,张金成每天愁得睡不好觉。

“你们这两个冻库我们用专项资金回收,先解你的燃眉之急。”当时堰塘村是州住房公积金中心来凤县办事处的帮扶村,了解到张金成的困境后,驻村“尖刀班”迅速研究制定方案,利用易迁后续产业配套资金以及州住房公积金中心的帮扶资金,收购张金成已建成的2个冻库,然后租赁给他用,一来减轻了张金成的资金压力,二来可增加村级固定资产,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短板。

“这笔钱对我来说当时是救命的啊!”每每回忆起,张金成不由地感动。

同时,驻村“尖刀班”还为专门修建了200多平方米的业务用房,租赁给张金成作办公用房。

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张金成更有底气,计划着在来凤县“三镇一乡”(旧司镇、大河镇、革勒车镇、三胡乡)都修建冻库,发展综合农户,留下“大山猫”的脚印。

“我们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不愁政府不支持我们。”张金成谈起政府的支持,既感激又充满自信。“今年革勒车镇政府还为我们在集镇上修建了专门的转运中心和冻库,搬到集镇上后,将更加方便!”

农户尝到甜头,日子有奔头。一只“大山猫”进村,让山里农民的希望与勤劳,化作一叶叶绿蔬,由一辆辆专线冷链车,运到大城市的餐桌上。从源头开始控品的“大山猫”,从根本上解决了餐桌上的食材安全问题,让都市居民吃上定制“生态菜”,让农民种上“年薪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来源:云上恩施 来凤通联记者 陈静如 邓浩 谭凤玲 责任编辑:李诗雅<见习>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