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自己种的高山富硒土豆,数量不多,赶紧下单……”6月10日,主播艳姐边拿起刚从地里挖出的土豆向粉丝们展示,边通过直播平台向粉丝介绍。
很快,直播间人数从个位上升到十位、百位、千位……面对粉丝提出的各类问题,艳姐悉心解答,线上互动交流,直播间里热闹非凡,订单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飞来。
田间地头直播
艳姐名叫向仔艳,是巴东县官渡口镇碾盘垭村四组返乡创业养殖户。从今年4月14日开始开始试水直播带货,目前,她的5场直播成交额已达1万多元。
巴东县农产品资源丰富、质优价廉。近几年,随着电商平台的蓬勃兴起,网络直播带货异军突起,一部手机、一根自拍杆成为“新农具”。巴东的一些种养大户也纷纷拿起手机,在直播间里卖起自家农产品,向仔艳就是其中一位。
返乡创业前,向仔艳在武汉发展。受疫情影响,2020年,看好现代农业产业前景的她返乡创业。
经过前期市场考察,向仔艳从枝江引进优良生猪,建起占地420多平方米的猪舍,创办源创养殖场,走上发展养殖业的道路。
性格开朗的向仔艳肯吃苦、善钻研,养殖场迅速走上正轨。品种好、养殖方法得当,圈里的生猪又肥又壮,2021年,养殖场出栏了180头生猪。
今年,生猪市场行情不稳,向仔艳的养殖场陷入严重亏损境地,进退两难。经过人社部门宣传,她参加了官渡口镇举办的创业直播带货培训,并参加了官渡口镇首届“振兴杯”直播带货助农大赛。
“没想到1个小时就卖出72单,销售额8672元,取得了学员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向仔艳说,直播带货让她重新树立了发展的信心,现在她每天在直播平台分享农村生活和养猪经历,宣传推广土家腊肉。
开展直播技能大赛
小屏幕将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让越来越多“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山货通过线上渠道,“飞”出大山,但依然有很多有直播带货意愿的农民面临“不懂行”“没经验”窘境。帮助电商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养大户顺应当前直播带货发展趋势,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巴东县相关部门正积极努力。
电商赋能乡村“蝶变”,网销倒逼产业升级。今年以来,巴东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积极开展电商创业培训,提升主播直播带货能力,并举办直播技能大赛和招聘会,用“培训+竞赛+招聘”模式,检验培训成效。
“不少农民主播一开始都不适应一个人对着屏幕不停地说话,他们就从拍短视频入手,慢慢找到感觉后,才开始直播。”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职业指导股负责人王超说,刚开始接触直播,尽管主播有些青涩、粗糙,但那种完全不加滤镜的原生态画面,反倒为他们积累了不少铁杆儿粉丝。
“被迫”走入直播间以前,家住东瀼口镇宋家梁子村一组的主播弦儿曾从事旅游业10多年,多次评为恩施州品牌导游,近几年疫情反复,旅游业步履艰难。今年5月,参加镇里举办的创业直播带货培训和“小康杯”新人直播助农带货大赛后,她决定转行做一名主播。
弦儿自发组建团队,仔细消化培训所学知识,研究怎么面对粉丝,怎么现场把控人、货、场,怎么介绍货物吸引更多粉丝等。遇到不懂的难题,还时常向直播专家请教。“味道不错,希望买到更多家乡特产。”“期待你的下一场直播。”网友在她直播间里的鼓励坚定了她做好直播的信心。
进步在一点点累积。5月29日,弦儿带着她的团队在东瀼口镇牛洞坪村开展爱心助农直播活动,田间地头帮老百姓销售土豆1000多斤。“农民挣到了收入,巴东特产走出大山,能为家乡代言,助力乡村振兴,我感觉非常自豪和开心。”弦儿说。
弦儿和她的团队在直播
据介绍,巴东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今年已先后在官渡口、茶店子、东瀼口镇开展电商培训560余人(次),有效助推了农民变“网商”、手机做“农具”、直播成“新活”。学员开设店铺正常运营100余人,涌现出陈兹方、张周清等一批本地直播网红。
培养本地人、整合本地货、引来各地钱。巴东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继续将电子商务作为促农增收、增加创业就业的创新举措,让更多特色农产品借助直播、网店走出“深闺”,搅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源:云上恩施 巴东通联记者 田苗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