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抢抓政策机遇 生态“变现”正当时

2022-06-01 15:19   云上恩施  

近年来,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实现路径,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逐步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两种转化模式,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学生们在茶园体验采茶

5月23日,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热闹不已。来自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正在学习农事,了解农业,不时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我们全班一起体验了推合渣,我们了解了黄豆的结构,一想到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吃到自己亲手推的合渣,我非常的开心和激动、也非常的有成就感。”学生白诗语开心地说。

学生们在体验手工推合渣

这是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今年迎来的第二批研学学生。研学基地是该乡发展“旅游+”的一次探索。基地分布在集镇—甘露—长兴社区—兴隆—两溪河一线,背靠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秀丽、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保持完好,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峡谷、绝壁、飞瀑、溶洞相互交错,形成了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户外自然资源,目前已建成多个不同的农耕文化体验区,配套全自动化智慧农场,设施齐备、功能完善。

“因为长潭河这个地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学资源,长潭河乡党委政府对我们非常的支持,为我们协调各级部门,将原废弃的小学再利用,而我们公司也将以研学助力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文旅体教的全面布局、协调发展。”墨耕研学创始人邓学仕说。

生态“变现”,得益于对生态环境无微不至的保护,该乡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清理河道、清理村庄行动。该乡立足山水资源,做好生态文章,围绕“两山”理论, 逐步发展“旅游+”和“生态农业”两种转化模式,目前已建成4万亩生态茶园。

生态茶园

“贵的时候八十几一斤,一天采的到一斤半,就是一百三十几块,一个月得到两三千块钱,我们就在茶厂里卖,隔得很近,免得要背。”甘露村一组村民贺翠平说。

“我们在春茶旺季能达到两万五千斤左右,到了夏茶高峰一般一天在三万斤左右,目前我们的加工人员也正在加班加点的进行加工,我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长藤茶厂工作人员陈先举说。

该乡把极具特色的侗族文化和生态美景转化成了经济优势。目前,已有民宿和农家乐30余家,百余人吃上了“旅游饭”。下一步,该乡将继续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筑牢全乡生态安全屏障,并结合‘两山’理论,抢抓政策机遇,让绿水青山持续“变现”。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付雯静 王法钧 通讯员 瞿晓红 责任编辑:向航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