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4:30,又到了一天的课后服务时间,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的近200名学生准时来到运动场上,跟着音乐专业老师周洲学习“花鼓灯”。
鹤峰花鼓灯是该县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被誉为“神人合一”的东方芭蕾,起源于兄妹成亲、繁衍人类的传说,玩灯是为了纪念祖先。2013年入选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该校将“花鼓灯”融入课程,每周三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教学。“我就是想利用自己的所学所得,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非遗文化,感受地方非遗文化的魅力,让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周洲说。近年来,花鼓灯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在民间活了起来。特别是花鼓灯走进校园后,学生“戏友”队伍快速壮大,非遗传承将不再有后顾之忧。
田鑫怡是优秀“戏友”之一,每次练习站在队伍的最前排,随着音乐声响起,她便融入其中,神情专注,举手投足间有模有样。她说:“我从小就喜欢戏曲舞蹈,学校开设了课后服务戏曲兴趣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近距离接触了花鼓灯,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助力“双减”课后服务中,该校整合校内外的力量,开设了花鼓灯、柳子戏、山民歌、象棋、舞蹈、机器人编程等近20项课外服务项目,涵盖艺术表演类、创意手工类、体育类、智力开发类、传统文化类等类别,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来源:云上恩施 鹤峰通联记者 汪正玺 通讯员 周洲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