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明春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各科室(单位):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灾害性天气可能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粮油及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经济作物高质高效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把握气候形势。据气象部门预测,2021年12月-2022年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州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冷暖变幅较大,呈前冬暖后冬冷的趋势,出现较强阶段性低温冰冻雨雪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冬季平均气温5℃左右,其中:低山大部5~7℃,二高山及以上地区2~4℃,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3~0℃,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左右,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1月下旬到2月上旬。预计冬季全州大部降水量60~80毫米,其中北部、西部40~60 毫米,其余70~90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2成左右。
二、落实防灾措施。要加强宣传指导,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做好防寒防冻、防大棚设施垮塌等防范工作,落实主要农作物防寒防冻技术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抓好农资保供。各县市要组建农资保供工作专班,开展农资供需摸底,及时掌握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主要农资储备与流通情况。要特别关注疫情防控动态,引导支持农资经营主体提前做好种子、肥料、农膜等主要农资调运储备工作,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不断档。
四、加强信息调度。各县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协作,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科学研判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县市要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建立农情信息月调度、关键农时周调度、特殊时期日调度机制,明确专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附件:恩施州主要农作物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12月17日
恩施州主要农作物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为切实加强我州冬季农作物管理,有效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特提出如下措施:
一、油菜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一是调墒防冻。当前清沟一遍,保证“三沟”畅通,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同时,利用清沟土培护菜苗,培土高度以第一片叶基部为宜。
二是覆盖防冻。可用作物秸秆或稻草覆盖油菜苗行间,减轻冷空气的侵袭,提高地温,弥合土缝,防止漏风吊苗,减轻冻害。
三是追肥防冻。抓住当前土壤湿度大的有利时机,追施苗肥,增施钾肥。特别是免耕直播的小苗和迟播苗,要尽早施肥,以亩施3-5公斤尿素加1公斤钾肥为宜。
四是化学调控。当前可叶面喷施新美洲星、碧护等生长调节剂,增强油菜抗冻性。对长势旺或密度高的油菜田,则需在越冬前喷施多效唑、烯效唑提高冻害抗性。
五是早薹菜用。对冬季抽薹的油菜,可按照“一菜两用”提高经济效益。在薹高30厘米以下时摘薹,留薹10-15厘米为宜,摘薹后亩追施3-5公斤尿素促分枝发育。
二、马铃薯种子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未播种的马铃薯种薯,要采取必要的增温防冻措施,防止种薯受冻,及时剔除冻、烂的种薯,防止感染健康种薯。到了马铃薯播种时节的区域,要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播种,尽可能采取深沟高垄覆膜种植。已播种田块,要及时排干田间积水,避免薯块因积水腐烂和结冰冻坏。
三、蔬菜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一是预防冻害。低温冰雪灾害天气来临之前,可对露地蔬菜开展浮面覆盖,用薄膜对红菜薹、芹菜、菠菜等叶菜类蔬菜进行浮面覆盖,确保不受冻。对达到上市要求的叶菜类蔬菜应及时采收,增加市场供应,切实提升本地蔬菜稳产保供能力。温室大棚蔬菜,做好大棚抗压加固,确保棚膜覆盖严实;加强防寒保温,深挖棚外围沟,大棚内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降低棚内湿度,促进根系稳健生长;晚上多层覆盖保温,白天注意揭去棚膜外覆盖物,增加光照;控制浇水,降低棚室内湿度,减少通风,提高地温,预防冻害发生。
二是加强管理采收。多次遭受冰雪影响的冬种蔬菜,应待结冰融化后及时采收,避免在结冰情况下采收,及时拔除已冻死的植株,尽量收获有商品价值的蔬菜,减少损失。受冻害尚未腐烂的蔬菜,须加强植株管理,及时排干积水,扶正倒伏的植株,摘除老叶、黄叶、烂叶和病叶等,增加植株间通透性,并在天气转晴时喷施防病药剂预防霜霉病等病害。
三是及时恢复生产。在灾害性天气结束后,抓紧播种生长较快的叶菜类如小白菜、菠菜等,或生产一批速生的芽苗菜如豌豆苗、萝卜苗等。加强蔬菜育苗肥水病虫害管理,增补施暖性有机肥,如苗期或苗床撒施草木灰、火烧土,分多次药施复合肥(浓度从0.5%逐渐提高,并适当增加磷钾比例),土壤不能过干或过湿,湿度大的情况下,应控制水分,使蔬菜植株和苗逐步恢复正常生长增强抗性,加强各种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及时对症用药预防。
四、果树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一是覆盖。用薄膜或用稻草、茅草扎成较厚的草帘,覆盖全部树冠;用稻草、麻片等绑捆树干;用稻草、杂草、树叶覆盖地面;幼树将稻草扎成束后散开,内垫薄膜覆盖。苗圃地搭棚覆盖。
二是培土。在果树根颈部用松软细土培土30厘米左右,并压实。培土时,不要刨树冠下的土层,以免暴露根系加重冻害。
三是涂白。在寒潮来临前,用石硫合剂调均匀后涂刷主干及主枝。
四是摇雪。如果枝干和叶片没有结冰,应及时摇落树上积雪,防止压断枝干;树冠下的积雪,应在融化结冻前扒除,放到树冠之外。对折裂未断的枝干及时扶回原生长部位,用绳子固定。
五是补救。对受冻害果树,要采取科学补救措施。在气温回暖后,及时摘除卷曲冻死叶片和枯梢,对雪压受损枝条进行包扎处理,对压断枝条进行修剪整枝,用伤口保护剂处理伤口;受害轻的果树,在气温回升后进行叶面追施0.3%~0.5%尿素,连续喷施2~3次,对不能恢复的叶片及时摘除;春季气温回升后,要及时扒开蔸土,注意开沟排水,及时中耕除草,改善土壤透气状况,提高土温以促进根系活动;对受冻桔树选择在晴朗暖天上午9时后至下午3时前喷施0.3%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或高效复合叶面肥,每隔5天喷一次,连喷3次,补充营养,重冻树宜薄肥多次分施;冻后树势衰弱,伤口增多,对病虫的抵抗力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多种病虫害,要及时防治病虫,以保持树体健壮。
五、茶园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一是覆盖。在冷空气来临之前,用稻草、薄膜、遮阳网等进行蓬面覆盖,冷空气过后,及时掀开覆盖物。对于苗圃加宽、加厚覆盖材料,压紧保温保湿用的农膜,减轻雪凝或刮风对茶苗的影响;适时清理棚面或厢面上的积雪,以免压塌后对茶苗造成机械损伤。
二是灌水。对土壤比较干燥的茶园,有条件的地方在冻前灌水或喷水可减少地面辐射,减轻冻害。
三是补救。对受冻害茶树应采取适宜措施补救。在春季气温回升到5-10°C后,根据茶树受冻程度,按照分级修剪、宁轻勿重的原则,及时对篷面进行适度修剪。修剪深度以剪除冻死的枝叶为宜,尽量保留采摘面。若茶树仅在采摘面3~5厘米处的枝叶受害的宜采用轻修剪,冻害较重骨干枝已受到损害的宜采用重修剪,地上部枝叶已失去活力的,宜采用台刈。受冻害茶园春季修剪后应及时补施速效肥,使茶树迅速恢复生机,以施氮素肥料和复合肥为主,适当增施一定量的磷钾肥或有机肥,促进树势恢复。冻害给茶树带来一定的创伤,应进行浅耕施肥,补充养分,越冬期冻害的茶园,要重施春茶催芽肥;茶树萌芽期冻害(倒春寒)的茶园,在茶树鱼叶到1叶展时,采用50公斤清水+磷酸二氢钾和尿素各150~200克的混合液(或3~5%尿素液态肥,及其它叶面营养液)喷洒蓬面。修剪后的受冻茶园,应注重留叶采摘、养好茶蓬,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幼龄茶园受冻出现缺株断垄的,应在气温升至10°C以上后,及时进行补植。
六、中药材抗寒防冻技术要点
一是施足冬肥。多年生中药材秋冬季要及时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有利于中药材生长,提高抗性和产量。
二是强化田园消毒。药材采收后,及时清园,清除杂草和病虫株,带离田间,集中深埋,尽量减少越冬病虫基数,并在染病区域撒施生石灰或者按照比例喷施石硫合剂消毒。也可深翻土,进行晾晒。
三是预防冻害。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及时备好稻草,玉米秸秆等防冻物质,温度下降前及时铺设,中药材遭受霜冻危害后,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扶苗,补苗,补种,改种,加强田间管理。同时如果购买有相关保险,及时电话联系,拍照后进行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