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与父母在集市走失,漂泊23年辗转流浪多个省份。9月19日,29岁的康云终于在宣恩县老家,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吃上一顿中秋团圆饭。
1998年,6岁的康云和父母从村里来到县城摆摊做生意。一次疏于照看,康云在街上走丢了,父母想尽办法也没找到,从此一家失散。
漂泊多年,幸运的康云遇到过好心人,也从未放弃过回家的希望。直到今年,在志愿者、吉林白城警方和宣恩警方的合作帮助下,康云通过DNA比对寻亲成功。
9月17日,康云从湖南省衡阳市赶回湖北省宣恩县认亲。在宣恩县公安局,失散23年的家庭得以团聚。母亲向志英一路哭着进来,当看到儿子康云的那一刻,父亲康福生也忍不住大哭起来。父母冲到康云面前,三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一家三口团聚。
那朵“云”飘了大半个中国
1998年,宣恩县晓关乡的康福生、向志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康云,来到县城做生意。一天,因为太忙疏于照看,两人一转眼发现儿子不见了。后来康福生和向志英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康云都无果,伤心欲绝的二人将康云的东西打包放回了老家,尘封了这段如同刀剜在心上的回忆,举家去了外地打工。
据康云回忆,他走失时的事情已经记不住了,只记得自己本来姓“康”,曾经管一名年轻的单身汉“小陈”叫爸爸,陈爸爸在工地上班,对康云不错,给他取名“陈东”,还送他去读了小学,放假就把康云接到工地一起生活。直到12岁的某一天,康云在学校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陈爸爸去接他,老师陪着他回去找,才发现,陈爸爸已经离开有一段时间了,康云知道,他再一次失去了“家”。
后来康云就辗转各地,开启了打零工的生涯,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上海……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有人问他,你的家人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内心满是失落,飘零感一次次涌上心头,所以他会经常换地方谋生,一边打工一边寻找亲生父母和养父。
DNA样本库帮助找到家人
多年来,尽管寻亲希望渺茫,可是康云未曾放弃。2015年,他在网上发现了“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并联系上了该项目的志愿者,志愿者一直和康云沟通交流,帮助他多方寻亲。
2020年底,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打拐DNA系统”,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缉捕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今年上半年,志愿者将康云的信息发给了吉林白城的李赫然警官。基于近年来公安机关坚持不懈将丢失孩子的父母以及失踪儿童的DNA样本进行采集,打拐DNA数据库不断完善,李警官在海量的数据比对中,发现了有高度疑似康云父母的信息。“陈东,我这里比对到了DNA疑似你的父母,你本民叫康云……”
康云喜出望外,他根据李警官告知的信息,开始在网上寻找亲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的哥哥在抖音上联系了到了他,两人一聊,发现双方照片高度相似,一些记忆也都对得上。
此时李警官也联系上了宣恩警方,并通过打拐平台发来协查,让宣恩警方联系康云的父母,进行进一步复核。
丢失23年的身份寻回
9月17日,康云迫不及待地从湖南骑着摩托车赶回了宣恩,在宣恩县公安局大厅,他和父母见了面,认亲现场所有人都喜极而泣。
尽管还差最后一步的复核确认,但双方从见面那一刻起,就从心底认定了彼此。民警对三人进行了血样采集,并连夜进行了比对,第二天早上在恩施州公安局的协助下,进行了最终确认,亲子鉴定结果为确属亲子关系。
一家人终于团圆,康云陪着父母来到晓关乡的老宅里。重回故里,当年泥泞的土路已经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村里也大变样,康福生逢人就喜滋滋地说:“我儿子回来了,今天来老家看看。”许多乡亲也替他们高兴,纷纷祝贺说,这么多年还能找回儿子,你们真幸运。
当母亲拿出一件件他童年穿的衣服,往事历历也勾起了他一丝回忆,一家人又忍不住相拥热泪盈眶。在晓关派出所户籍窗口,民警很快为康云重新上了户,补办了身份证。回忆起往事,一家人忍不住热泪盈眶。
康云拿着户口本,看着钢印的名字,他开心地说:“我现在自由了。”
从此刻起,他丢失了23年的身份找回来了,户口上的名字回来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康云真正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