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跟班先进找差距】宋田华:扎根岗位,用学习为成长赋能

2021-05-17 09:55  

为进一步弘扬检察先进精神,掀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3月中旬开始,巴东县检察院积极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活动以跟班学习为主要形式,组织青年检察干警“一对一”、“面对面”向身边先进学习。近日,我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宋田华作为跟班人分享了她的学习体会,让我们看看她有什么收获吧!



■跟班对象: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 陶玲

■跟班人: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 宋田华


快速进入角色,强化使命担当。此次“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中,我跟班学习的对象是负责宣传工作的先进个人陶玲同志,近两个月的跟班学习,收获颇多、感触颇深,深感幸运。初来检察院的我能力不足,业务不通,内心很是惶恐,犹记得进入司行局的第一天,我连这个部门的职能都不清楚,更不知道我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时间不等人,工作一刻都不能耽搁,“希望你能快速适应环境,及早进入角色”,陶玲说道,那时的我并不清楚我的“角色”究竟是什么,后来的跟班学习才逐渐解开疑惑。

她说:“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承载的却是无数看不到的艰辛,但这些艰辛她从未跟我提过,都是我从别人口中得知的。曾经的她刚来这里也是迷茫的,但是她没有逃避,而是一步步的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身边同事被调走,原本的宣传“三人组”变成她“一人撑”的情况下,她“撑”起来了!并且摇身一变,成了拍照、撰稿、编辑等全能宣传小能手。快速学习做好宣传工作,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奉献,我想,这就是她说的进入“角色”了。我定当沿着她为我指引的道路,做好宣传工作,担起这个“角色”的责任,扛起这个“角色”的使命。

练就过硬本领,提升业务水平。对于宣传工作来说,拍照、写宣传稿、编辑微信公众号等等都是必备的本领,而令我惭愧的是这些技能里没有一个是我擅长的。“没关系,慢慢学!”陶玲总是耐心的引导我,“这张照片角度不对,这张有人领带歪了......”,拍照拍不好,她就手把手指导,拿着相机教我如何找角度,结合照片告诉我什么场合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拍、该拍什么内容;宣传稿写不好,她就让我拟好初稿,然后交给她一遍一遍字斟句酌的修改;公众号排版不对,她就让我把编辑好的内容发给她看,“这里线条太多,这里色彩不协调,照片摆放位置不对......”,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帮我扣每一个细节。

有时候一个活动上午结束,下午就要将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出,选照片、撰写宣传稿、编辑排版公众号、修改、审核、再修改、再审核......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几遍总是未知的。我渐渐发现,宣传并不是简单的放几张照片,配几段文字就可以了,一篇看似简短的微信公众号推送,背后隐藏的可能是无数次的斟酌修改与审核。而在跟班学习陶玲的这两个月中,我看到了她过硬的工作本领和超强的业务水平,在对她由衷敬佩的同时也暗暗下定了向她学习、以她为榜样的决心。

强化思想淬炼,讲好检察故事。陶玲时常提醒我:“宣传不仅要及时,更要做到精准无误报道,讲好检察故事。”一开始的我觉得所谓的“准确无误”,大概就是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但在之后的跟班学习实践中打破了我的认知。

记得有一次,宣传一个主题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听证会时,我拟好了初稿发给她修改,初稿中我讲述了听证会举行的全过程,也写了一些我认为的本次听证会的重要意义,原本以为她会就我所写的语句规范性等方面进行修改,但她看完初稿后的第一反应竟是这样问我:“你拍照的时候看到当事人的神态表情了吗?听证会结束后当事人的反应如何?检察官的说话语气状态如何?”简短的几个问题让我陷入沉思,回想起听证会结束时,当事人脸上如释重负的笑容,并向在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一一道别感谢的场景,确实令人动容,承办案件的检察官抱着厚厚的卷宗走出听证会场的背影变得越发可爱,被卷宗压的褶皱的检察制服似乎也美的别致,原来,一直在琢磨如何把宣传稿写好的我竟忽略了宣传本身的意义。陶玲用她的行动告诉我,始终秉持着为群众办实事的思想信念,用心用情讲好身边的检察故事,才算是真正做好了宣传工作。

每天上下班途中,总会看到检察院门前的那棵大树,我不知道它在这里挺立了多少个年头,但每每看到它,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一句话:“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是啊,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都要静下心来深深地扎根。而我,也将深深根植于宣传工作这片土地,汲取养分,慢慢发芽,如果说检察院是一棵参天大树,那我愿意努力成长为这棵树下点缀的花,盛开在每一个温暖的清晨和美妙的黄昏......

来源:巴东县检察院     通讯员:宋田华

责任编辑:邓正蛟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