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让法律的温度 温暖少年的心田

2021-05-12 15:41  

(通讯员李大申)4月22日,在湖北省恩施市检察院的一场公开听证会上,未检部门的检察官通报了一起拟作不起诉案件,拟对两名涉嫌聚众斗殴罪的刚满17岁的在校学生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参加听证的人民监督员、律师、大学法学教授等,共同认为,恩施市检察院未检部门的检察官,在作出拟处罚决定前,对两嫌疑人,做了社会调查和心理测试,两嫌疑人心理上无严重特殊畸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哥们义气,家庭教育缺失,遇事冲动、逞能、爱面子。经过检察官们的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二人认罪态度较好,加之,二人愿意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获得谅解。为不影响二人的学业和有利于今后的健康成长,检察官拟对二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同时,还与学校教师和嫌疑人的家长联系沟通,无疑是教育、感化、挽救皆有的最好人文关怀。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他们误入悬崖边时,是拉一把,还是推一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当然,依法把他们送进铁窗,何尝不是一种挽救形式,但两权相害选其轻,二者比较,附条件不起诉,将法律变得有温度,用坚冷的铁律,告之以害,以柔情之爱,晓之以理,更富有人文关怀,更有利于催生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的内生动力,这也正是严格执法的终极目的。

记得过去,有一个基层边远连队的一位班长,擅自动用武器打猎,无疑是严重的违纪行为,问题发生后,连队指导员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以后,与这位班长一起共同学习纪律条例,让它自己对号入座,当这位班长认为,自己完全够得上纪律处分时,指导员严肃的说,你作为一班之长,不仅不严格要求约束自己,而且擅自动用武器打猎,其性质和影响都是很严重的,给你纪律处分也是恰如其分的,但是,考虑到,给你一个处分,会影响你一生,但只要你认真检讨,积极工作,处分的问题可先放一放,根据你今后的表现,再行研究决定。

指导员一番话,让这位班长,既感到了纪律的严肃性,又感到还有改错的机会,还有组织的关怀。于是,这位班长,后来变得很优秀,还提了干。

恩施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以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铁律柔情,在教育、感化、挽救上做足文章,这一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给犯罪嫌疑人预留了悔罪空间,法、情、理兼容,让法律变得有温度,并通过检察官们细致入微的办案过程,让法律融入犯罪嫌疑人的心灵,这是执法者的崇高与境界使然。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