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第一检察部干警甘丽蓉分享跟班学习心得
我的跟班学习对象是利川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业务主任,曾荣获全州先进检察官、十佳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的张涛同志。
2019年5月,我有幸成为她的助理。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协助张主任办理的第一起案件。当时,关于这起案件的处理我们产生了分歧,由于对张主任还不熟悉,不了解她的办案风格,作为助理的我本能的有些敬畏心,不知道是否应该坚持表达我的观点,但是张主任并没有因为她是检察官我是助理就忽略我的意见,而是充分听取我的意见,并耐心指导我办案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要从整体看,综合考量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正是基于此,让我看到了张主任对于年轻后辈的宽容、鼓励和支持,才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坚持独立思考,不断成长。
一晃两年过去,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张主任,深刻感受到了她奋斗的姿态、担当的精神、严谨的作风、为民的情怀。
张主任在检察机关工作20余年,长期奋战在刑事检察部门。作为第一检察部的业务主任,她认真负责、科学管理、携部门同志一道很好地完成每年的工作任务,在她的带领下,部门年年拿优秀、获嘉奖,身为部门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格外自豪。而同处一间办公室,在这份荣耀的背后,我还看到了张主任忙碌的身影。在办案之余她还要处理繁琐的部门业务,在她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被勾勾画画、翻了无数次的政策性文件、考核资料、指导意见、会议纪要等,她也经常督促我要认真学习,尽快掌握工作的流程及政策。我们办公室的茶叶总是消耗得很快,因为几乎每天都有一波又一波或公安、或法院、或其他业务部门的同志来和张主任沟通协调案件或其他业务,但成绩不是在办公室坐出来的,在去法院、公安、派出所、案件现场的路上也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张主任这种认真履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随着司法理念的转变,对于我们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更细致的要求,我们的工作量随之大大增加,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她,原本可以不那么累、不那么拼,然而她勇挑重担,毅然选择按百分百的比例承办案件,主动办理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半句怨言。同时,张主任对待工作十分严谨,精益求精,起诉书中是用“推搡”还是“拉扯”,是用“推倒”还是“推坐”……诸如此类的“抠细节”,在她那是“家常便饭”,材料改了一遍又一遍,文书修了一稿又一稿,这在张主任看来绝不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法律是严肃庄严的,容不得丝毫懈怠、半点错误,从审查案件材料、分析法律关系到形成法律文书,与当事人沟通释法,案件办理中的每一份材料、每一份文书、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无论大小轻重的工作,她都一丝不苟地对待。张主任勇于担当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深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按这个标准要求自己。
司法也可以有温情,一名优秀的检察人,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还要用同理心,理解和尊重当事人。张主任用她的实际行动向我诠释了这句话,教会我做一个有温度的检察人。两年来张主任带领我一起办理了百余起案件,我无数次为她在办案过程中做群众工作、接待当事人时的细致入微感到敬佩。
如我们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案时,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原本是关系不错的乡邻,因田地置换发生纠纷,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双方仍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但张主任没有一诉了之,而是说“远亲不如近邻,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还是化解了好”,于是不厌其烦地从法理、情理的角度分别多次给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双方及其家属做思想工作,又向侦查机关和当地村委了解情况,找到对双方有影响力的关系人协调,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当事人双方终于和解,同时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该起案件经过公开听证程序后,本院最终决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至此,一场矛盾纠纷圆满化解。当事人从办公室离开时,多次对张主任表达感谢,而张主任只说了一句“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张主任让我知道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其间收获的不仅是个案的公平正义,更有司法的人文情怀。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深知,跟前辈们的优秀相比,我相形见绌,但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次跟班活动,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我将以跟班学习的张涛同志为标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勇担使命责任,努力做一名素质过硬、本领过硬的检察干警。(甘丽蓉)
来源:利川市人民检察院 通讯员:甘丽蓉
(责任编辑:杨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