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巴东县金果坪乡翟家河临时码头,来自宣恩和来凤的100多名游客下船前往“金果红路”接受红色洗礼。
近段时间,位于巴东、建始、鹤峰三县交界的巴东金果坪乡红色旅游异常火爆,来自周边县市的游客纷纷从水布垭大坝下车,乘船观赏清江龙王河的绮丽风光,在翟家河码头下船后,换上红军服装,到红三军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聆听红三军湘鄂西革命斗争史,然后沿着3公里长的“金果红路”徒步参观红三军革命遗址,通过穿红军衣、唱红色歌曲、听红色故事、吃红军饭、参观生态茶园等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净化思想灵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金果坪乡境内有着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该乡龙王河在桃符口注入清江后,形成美丽的“十字江”,成为摄影家的乐园,“十”字由一条江两条河隔离开4座山。与桃符口相对应的山为巴东的“武落钟离山”,背靠的是“神荼”“郁垒”二神幻化的双石柱;右边是支流龙王河边的五龙渡瀑布。五龙渡瀑布为瀑布群,把天地湖水连成一体,5条瀑布流飞泻入湖,水珠溅射气化成雾升腾到半岩,在老岩上形成姿色各异的岩画,与白岩青山的线条勾勒出神秘符号,组成一幅幅岩画,场面奇特壮观。
“向王天子一只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声音高,河水涨;声音低,河水落。牛角弯,弯牛角,吹出一条弯弯拐拐的清江河!”相传廪君巴务相就是“向王天子”,吹牛角的山就是龙王河岸边的牛头山,坐在游船上,状如牛角的山清晰可见。
红藤谷、桃花岛让游客顿生人在江中行、景在水中游的感觉,再加上道人岩、神柱台、五龙和支锁的传说,给缥缈的龙王河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相传龙王河有5条龙,经常兴风作浪,腾闹弄妖,祸害黎民百姓。一天廪君巴务相巡游至此,正遇妖龙作怪,廪君巴务相怒不可遏,遂召集巫师降妖伏怪,以踏卜之式、倒卜之法、下卜之术、青卜之符、蛛卜之网五道法事缚妖之身,让妖龙失去内力。再将妖龙之首聚合沙岭。法枷龙颈,使其永世长卧沙岭。自此,龙王河安澜。古称失去主干为支,枷颈为锁,故称制伏妖龙的法术为“支锁”。当地百姓为感谢廪君巴务相,将伏妖法术支锁作为当地地名,改沙岭为支锁,龙王河也改为支锁河,伏妖的五道法事之名成为龙王河五龙的冠名,名为踏龙、倒卜龙、下卜龙、青龙、蛛卜龙。
这里曾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摇篮,贺龙元帅曾率部五次驻扎于此。著名红军高级将领、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就长眠在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色的记忆。
近年来,当地政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重走红军路”为主要体验形式,打造“金果红路”,铺就一条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路、精准扶贫的产业路。
“金果红路”的起点为红三军烈士陵园,终点为“胜利大队”。行走在红军路上,这里的每一米步道,每一处标牌、绿化、人文景观,都能感受到建设者的别具匠心。
在“金果红路”的起点——红三军烈士陵园广场入口,左边是由“金果”拼音首个字母“JG”为元素设计的精神文化牌,书写着“传承革命圣火,共建红色金果”;右边是“走红路,忆先烈,悟初心”主题标牌,把红军路的入口点缀得恰到好处。
从红三军烈士陵园经贺龙旧居、红军泉、红三军烈士就义旧址、段德昌烈士陵园,再到红三军保卫局,一条红砖主打、青砖镶边的红军步道,像一根红色的飘带,将9处革命遗址(旧址)串联起来,与沿线的茶园、白柚和油茶树相映成趣。
沿线的太阳能路灯也是一道风景。灯箱左边的造型是“红”字部首状的飘带,右边形似“昌”字,小小的一处设计富含新旧两层寓意:“旧”是纪念红三军的革命历史和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新”是寓意金果坪未来红红火火、繁荣昌盛。红军路沿线的革命遗址标牌设计成一本翻开的红色书页,文字介绍言简意赅。
段德昌烈士陵园前的步道新植了两排整齐的松柏,据说树苗是专程从烈士老家湖南南县购来的,希望烈士英魂嗅到家乡的味道。从保卫局上行,经过一段艰险的青石台阶就来到红军亭。该亭以茅草为盖,以原生杂木为撑,中间的木桌和四周的板凳都是就地取材,用心拼合,简洁质朴中透露出原生态之美。
“红军路”的终点——“胜利大队”,也是游客接待中心。门前有一处水池景观,从高处俯瞰,水池的整体造型就像一只眼睛,黑白相间的眼珠形象灵动,金属丝穿鹅卵石做成的睫毛,最核心的部分是在它的瞳孔处生长着一棵大树,这处景观被命名为“金果之眼”,寓意满眼尽绿。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口水不缺也不盈的“谦缸”,寓意党员干部在生活和学习中既要查漏补缺,还要谦虚谨慎。
在游客接待中心,“胜利大队”4个大字镶嵌在一排土墙瓦房的正中间,它的名字是有由来的。
(来源:云上恩施 巴东通联记者 廖薇子 陈祥楚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新中国成立后下村湾改名为胜利大队,后来下村湾与江家村合并为江家村。2019年,金果坪乡党委、政府将原学校改造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当地群众同时呼吁,将游客接待中心命名为“胜利大队”。
“胜利大队”的一楼是可以同时容纳一百多人的大食堂和两间大澡堂;二楼是宿舍,8个房间的房号按一队至八队编号,是为了纪念大集体时代胜利大队的8个小队,分为5间套房、1个标间和两个大统铺。
红军饭是这里的重头戏。红军饭用特制的土碗盛装,“巴山飞渡”“军长抵棍”“五串铜钱”“梦回洪湖”“德凯送灯”“十送红军”……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压轴菜“乘风破浪”更是别具匠心,一艘红船行于江中,一面红旗迎风招展,寓意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为秉承红色灵魂,乘借“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东风,探索“红色文化教育+绿色茶叶产业发展+蓝色清江水上观赏”综合健康旅游新模式,今年4月,江家村集体经营公司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将“金果红路”经营权与恩施巴人故里旅行社有限公司达成承包协议,由恩施巴人故里旅行社经营“金果红路”民宿、餐饮及导游等服务项目,深挖清江龙王河的山水、红色资源和农耕文化资源,加强与周边县市旅行社的对接,打造一条两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
此线路开通后,不仅为金果坪乡江家村带来了年2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还把该乡的红色文化、清江的秀丽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前来开发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