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8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为31851.67亿美元,较7月份下降158.9亿美元,这是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虽然外汇储备连续两个月减少,但与今年上半年相比,外汇储备减少幅度小于今年2月份和5月份的285亿美元和279亿美元。
业内专家认为,8月份我国外汇储备温和下降符合预期,外汇储备上下波动处于正常范围,不应该过度关注单月数据增减。此外,近期跨境资金流动已更趋平衡。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常态化以及外汇储备变动幅度减小,市场对外储大幅流失的担忧开始降低。
外汇储备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认为,季节性因素是8月份外汇储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出境旅游、读书的人数增多,购汇需求增加。另外,三季度一些境外上市银行会派息,也会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
回顾今年前8个月,外汇储备整体呈现“五降三升”走势,即1月、2月、5月、7月、8月下降,3月、4月、6月反弹上升。对比来看,8月份的降幅依然较小,环比降幅仅有0.5%,外汇储备在近几个月的波动仍处于可控范围。
自“8·11”汇改以来,外汇储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1月。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呈现出小幅的有增有减,保持了相对稳定。业内专家认为,外汇储备小幅有增有减,外汇储备仍在适度规模之上,同时也停止了不必要的增长。
“外汇储备转而减少将有利于做到‘藏汇于民’,通过各类经济主体‘走出去’,实现投资收益的增长和投资风险的分散化,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表现。”国开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表示。
从外储数据的中期波动来看,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这更多与国内经济增长和资产回报率相关。从8月的同比数据来看,外储同比增速为-10.4%,比7月的-12.3%继续收窄,在同比意义下外汇储备仍然保持稳定。
人民币汇率正常双向波动
外汇储备变化是观察汇率走向的重要指标。8月下旬受美国加息预期变化的影响,美元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强转弱。
不过有分析指出,全球货币政策转趋保守,G20杭州峰会公报也表达了对于过度依赖超常规量化宽松政策负面效应的忧虑,同时更加重视财政政策的作用,这有助于在中期缓解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
去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弹性逐步增强,双向波动幅度明显增大。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步形成了参考“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中间价形成机制。央行副行长易纲在G20杭州峰会期间表示,这一机制的好处是增强了规则性和透明度,使市场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易纲表示,从稍微长一点的时期来看,虽然人民币汇率有涨有跌,但是总体来讲是比较稳定的。
对于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走势,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新的SDR货币篮子将于10月份正式生效,为确保货币篮子平稳过渡,再加上G20避免竞争性贬值的承诺,人民币汇率将会保持相对平稳。
跨境资本流动将更趋平稳
有分析认为,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初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将趋于改善。从国内因素来看,下半年贸易顺差将因季节性因素而增加,再加上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外汇、债券市场开放政策的推进,将带来国外长期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
管涛表示,近一个时期,跨境资本流出状况开始出现一些好转迹象,这可能缓解我国资本净流出的压力。首先是企业对外债务偿还可能已经触底,其次是境外减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趋势正在改善,再次是境内机构和个人增持外汇存款的冲动有所减弱。
对于未来跨境资本流动趋势,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此前指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仍会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货物贸易为主导的经常账户仍会保持顺差。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依然充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且,我国对长期资本的吸引力依然较强。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企业和个人将更加理性、合理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将引导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向着更加平稳的方向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吴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