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探索集体林地退出机制 盘活资源助力发展

2020-11-17 11:28   云上恩施  

随着林业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逐渐显现,恩施市大胆探索,锐意改革,探索出了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盘活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恩施市的这一林业综合改革工作,被国家林草局推荐为《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典型案例(第一批)》,全省唯一。

近段时间,在位于沙地乡麦淌村的青云崖文化旅游项目施工现场,施工方抢抓工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2022年5月完工。

2017年3月,恩施青云崖文化旅游项目正式落户恩施市,拟总投资40多亿元,建旅游综合体,可因为林地,项目一直不能动工建设。“ 承包方进来了, 工人也进来了, 管理员和设备基建都进来了, 可是现场迟迟不能动工, 很着急。” 中城文旅副总经理盛红伟告诉记者。 

于是,恩施市充分把握林业综合改革契机,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通过网络、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由律师把关,然后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经市人大3次会议研究,最终出台了集体林地退出和再发包的规范性文件。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恩施市便在沙地乡麦淌村开展试点,通过召开屋场会、群众会等,经林农全体家庭成员申请、村级审核、乡镇同意、市级备案后,村与253户林农签订了退出协议,并为林农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福利。就这样,7737.115亩林地有偿退出,然后由村集体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发包给企业。

不仅项目能够有序推进,对于常年在外务工的贫困户王青松来说,家里的100多亩林地和20多亩土地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现在,他用补偿款购置了两台挖掘机,既可以在家门口的青云崖文化旅游项目施工现场做点事,也可以照顾到家庭。“补偿这么多,现在就好比一下中500万元的感觉, 而且还能跟他们搞点小事,一个月收入4万多元,也买了失地养老保险,真的是生活越来越好。”沙地乡麦淌村贫困户王青松是越干越有劲。

政策护航,全力释放改革效应。因为耿家坪村有13万方金马水库水域,而且交通便捷、居住人口较多,恩施市决定依水库而建公益性公园,打造成“水上游乐”“丛林登山”“儿童活动基地”等多功能性26万方旅游公园。自从推行了集体林地退出机制后,舞阳办事处耿家坪村35户林农的89.8亩集体林地经营权自愿退出30年,用于项目建设,林农直接获利1246万元。“现在把田和山林征完了,我们年纪大了,把钱存到银行里得点利息,以后(公园)全部建好了,我们可以在里面逛、玩、锻炼身体。”恩施市舞阳办事处耿家坪村村民彭贤银充满了期待。

近年来,恩施市紧盯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这个基本点,找准着力点大胆试验,通过建立林地退出审查、补偿、服务和社会保障等举措,积极引导、规范流转。目前,在板桥镇、盛家坝镇开展商品林地经营权流转2.5万亩,全市496户林农的8569亩林地有偿退出,林农直接获利2.142亿元。

(来源:云上恩施 融媒体记者 吴曦 向蓉 实习生 王婷 通讯员 程阳 张友全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