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司法局答好新时代普法“考题”

2020-10-19 15:23  

(通讯员 谭祖华)普法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覆盖面狭窄,导致普法宣传活动老百姓难集结,不接受,效果差,单一宣讲法律条文,或生搬硬套灌输法律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普法的新要求,鹤峰县司法局及时找准问题症结,积极创新作为,努力答好新时代普法“考题”。

开办《法治鹤峰》专题电视栏目,答好普法“线上题”

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LED宣传显示屏上播放《法治鹤峰》栏目

《女孩儿走失以后》《凭空消失的钱》《七年讨薪只因口说无凭》……,2018年,鹤峰县司法局站在以案释法的“普法视角”,按照“一期栏目就是一堂法治课”的法治宣传理念,深入探索,多方筹措,与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法治鹤峰》专题电视栏目。栏目通过拍摄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案例,陈述法律事实,讲解法律依据,从而达到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效果。

2020年,通过压实普法责任,召开专题会议,丰富节目内容与组建专业拍摄制作团队对栏目进行提档升级。并通过鹤峰电视台、云上鹤峰APP、鹤峰之窗微信公众号等覆盖范围广、影响力强的新媒体提升收视率与点击率,各级各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手机客户端等各类网站实行全媒体推送,实现县域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以及农村全覆盖,栏目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栏目播出后,受到群众的欢迎与喜爱,已播出的100余期节目中80余期被《法治恩施》与恩施“新闻九点半”栏目选播。

组建“送法”志愿服务队,答好普法“线下题”

鹤峰县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送法律志愿服务队

鹤峰县司法局瞄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契机,结合“三学三知”律师进村宣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喜迎新中国七十华诞”“双宣讲”活动,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送法律”志愿服务队,每月及时发布普法“供给侧”菜单,接收群众“点单”,开启“菜单式”普法新模式。

志愿服务队聚焦“群众咨询多、矛盾纠纷集中”的林权权属争议、婚姻家庭纠纷、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将《婚姻法》《农村土地承包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与《侵权责任法》作为法律知识宣讲重点。司法所结合乡镇实际,梳理出法律服务中的难点、重点,有针对性地确定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邬阳司法所将精准扶贫与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单元,开展“法德宣讲户户进,三治融合村村行”;燕子司法所聚焦宜来高速建设征地问题,对《土地管理法》进行逐村宣讲,引导群众正确合理表达诉求;五里司法所利用普法“大篷车”在全乡范围内打造流动普法平台;中营、下坪司法所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使1000余名在校学生受到法治教育熏陶;太平、容美、走马、铁炉司法所将社区矫正对象培养为普法义务宣讲员,结合自身案例,进行现身说法。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鹤峰县司法局新时代文明实践“送法律”志愿服务队累计在全县村(居)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共计150场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25000余份,惠及群众18000余人。

建设“移动司法所”,答好普法“加分题”

法律援助中心坐班律师通过“移动司法所”为群众线上解答法律咨询

按照省委省政府政法机关信息化建设“1234”工程与省司法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1132”工程安排部署,基于远程招聘、智能培训、沟通会商、指挥中心、人脸识别、电子签名、多方音视频同步交互等互联网技术,投资90万元建成集社区矫正、公共法律服务、视频会议、智能手持终端四大系统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移动司法所”。通过县乡村视频会议互联互通,社区矫正对象监管、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申请、法律咨询线上答疑,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开通法律咨询线上平台,办事群众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所在村(居)移动终端一键拨通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坐班律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不断提高法律咨询与法律服务效率。通过法律服务线上平台,就群众咨询的公证、法律援助办理条件与所需手续进行一次性告知,便捷群众法律服务事项办理。平台建成后,累计为群众提供线上法律咨询、解答法律疑问13000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答群众咨询200余次。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