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这位村书记设法让颗粒归仓,每亩可"捡"回一个月口粮

2020-09-25 17:23   云上恩施  

恩施州利川市南坪乡素有“鱼米之乡”美誉。马上要收稻子了,眼下,这里的两万余亩水稻将陆续迎来丰收。

稻田是滋生浪费的一个“重灾区”,望着一望无际的稻田,南坪乡大罗村书记牟方晓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大丰收的背后还有着巨大的田间浪费,“之前我们采取人工收割的时候,损失率非常大,每亩大概要损失100斤左右。”

“掉在田里的稻谷才是长得最好的,“源头浪费”不可小觑,要减少浪费,就必须从源头入手。”想到此,牟方晓号召村里的老百姓通过购置或租赁高效率的收割机,减少收割环节的浪费。牟方晓介绍道,“我们刚开始采用了半喂入式收割机,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40%的损失,现在采用的是全喂入式收割机,基本又在40%的基础上减少了一半左右。”

眼看稻谷一颗颗掉进田里,着急的不止是牟书记,村里的老百姓也坐不住,纷纷上门想让牟书记都弄来几台全喂入式机器帮忙收稻谷,为此,牟书记还专门请来“老司机”为农户授课,在技术上为农户保驾护航。大罗村村民胡胜莲说:“这些收谷子的师傅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技术没得说,他们来教我们很放心。”

今年,牟方晓准备双管齐下,除了培训出有熟练操作技术的机手外,还要在稻田里减少收割流程的浪费。利川市长福生态专业合作社成员牟联荣向记者介绍:“我们专业合作社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减少流转的过程,每一次倒出来就会减少倒腾的损耗。”村里的稻子全部由合作社收割,愿意卖可以直接变现,不愿意卖的直接把稻谷换成米送到农户家中。

除此之外,牟书记还将稻谷加工作业流水线化,不仅减少了人工作业成本,还极大地减少了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损耗。为了把粮食放在一起加工,牟书记费了不少力气,一家一家做思想工作,把中间的道理摆在桌面上,“合作社通过流水线作业——集中收割、集中烘干这种方式,损失率就降到最低,其中减少了人工运输和晾晒损失的环节。”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找到牟书记要与合作社合作,一起完成今年的“大项目”。今年,全村的稻子将实现集中收割、集中加工、集中分配,打好这场“稻田保卫战”。

(来源:云上恩施 利川通联记者 陈宫井田 责任编辑:谭艳丽 审核: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