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习,思想就会跑偏!”咸丰八旬老党员退休27年,学习笔记50多本

2020-08-27 08:47   云上恩施  

退休27年,学习笔记累计50多本,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8月25日,在湖北妇女网上,2020年“荆楚清正廉洁最美家庭”正在进行网络公示,拟揭晓的30户家庭中,咸丰县退休干部郑福安家庭位列其中。

87岁的郑福安老人家住咸丰高乐山镇晨光村,是该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时代变幻莫测,社会诱惑种种,不学习,思想就会跑偏,守住底线才能守住自己最终的人生价值。”

这是郑福安读书笔记里的一句话,在他退休的27年时间里,他坚持每天读书看报、摘抄笔记,净化心灵、提升思想,他的学习笔记、报刊粘贴本近50本。

郑福安的读书笔记

在郑福安珍藏的物件中,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保存完好,他格外珍惜。

郑福安展示“革命军人证书”

1952年8月12日,19岁的郑福安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手推车连当信息员,主要任务是运送弹药。“运输弹药威胁最大的就是敌人的飞机。”老人回忆,他参军的第三个月,就经历了美军的一次轰炸。

“能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真不容易,但我十分庆幸参加了抗美援朝,为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奉献过一份力量。”郑福安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岁月。

1956年,郑福安转业回到地方,先后担任过咸丰县公安民警、城关公社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起来的,要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郑福安说。在他的几十本红色荣誉证书中,13本“优秀共产党员”荣誉证书格外厚重。

郑福安的荣誉证书

“他常教育我们子女要艰苦奋斗、自立自强,不给组织添麻烦。”郑福安的二儿子郑建设说。

郑福安有4个孩子,他们都没有“享受”到父亲职务升迁带来的“便利”。如今,4个孩子也到了花甲之年,他们理解父亲,特别钦佩一身正气的父亲。

63岁的郑建设已经与轮椅为伴34年了。1982年,郑建设从部队复员回乡,本想在父亲帮助下安排个好工作,而父亲不但没给安排工作,反倒叮嘱他:“回家种好自己的几亩责任田,不给组织添麻烦。”

按照父亲的吩咐,郑建设踏踏实实耕田种地,当过泥瓦工、做过小买卖,还跟着县里的汽修师傅学习汽车修理技术。一次意外事故导致郑建设脊椎粉碎性骨折,永远失去了站立的机会。

郑福安没让小辈们“拼爹”,二儿子出事让他十分歉疚,尽管如此,他也不给组织添麻烦,自己和老伴儿省吃俭用,帮助二儿子抚养孩子直至成年,以弥补对儿子“不关照”的缺憾。

郑福安跟家人在一起

出生于战争年代,成长在动荡时代,晚年安享和平年代,郑福安总是带着感恩的心去做每一件事。

退休后的郑福安仍然关心国家大事,虽然生活本不宽裕,但在家乡修路、筹建学校、地震洪灾等关键时刻,他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助困难群众、主动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捐物……

郑福安为汶川地震捐赠特殊党费1200元

“人到八十还不老,过了百岁才算高

耳聋眼瞎不可怕

黑了心肝、损国害民,最糟糕

切记,时刻不忘人民群众

从严要求自己

言行举止要按党纪国法办事

千万千万保持晚节”

这是咸丰县退休干部郑福安80岁生日当天,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他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清廉本色。

(来源:云上恩施 咸丰通联记者段敏 通讯员苏娇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