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赣鄂相逢 千里觅得好媳妇

2020-07-31 08:41   云上恩施  

她,为爱追逐千里,从江西来到湖北,在宣恩椿木营乡安家立业。

她,无微不至,孝顺和照顾公公公婆、痴呆哥哥和2个孤儿侄子,是人人称道的千里寻觅得来的好媳妇。

张玉林的家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鼎龙乡,而丈夫汤亮的老家在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两家相距1200多公里。两人2006年在广州市东普区金达来服装厂务工,千里姻缘一线牵,由相知到相爱,于2009年3月结为连理。婚后,张玉林随丈夫汤亮回到了椿木营乡白果坪村4组水井铺。

结婚11年来,这位孝老爱亲的典范悉心照料公公公婆,痴呆哥哥和2个孤儿侄子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刚结婚她就了解到我家里的情况,但是她不嫌弃。”汤亮一直为这个不远1200多公里的汉族妻子的朴实而感动。“她说,只要我们一家人都好就行了。”

汤亮是家中的老幺,有年老体弱多病的父母和需要照料、先天性痴呆的三哥汤金成,还有大哥汤祚才病故后留下的2个孤儿,全靠着他和妻子张玉林来照顾。

张玉林从嫁过来的那一天起,一边像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哥哥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公公公婆、哥哥的饮食起居,伺候照料年幼的汤炫和汤平,一边还要学做田间农活。丈夫在周边打零工维持家庭开支,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辛苦而平淡。

公公汤国真患病不能行走,公婆明秀芝听力消失,无法交流,照顾二老是一个不小的考验。2010年正月,公公病逝,公婆受到长子意外身亡和丈夫离世的双重打击,病上加病。连续的不幸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张玉林夫妻身上,但她依然没有退缩。

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张玉林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穿衣、洗脸、喂饭、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张玉林亲力亲为,从没有一句怨言。每天吃饭,她都是为公婆和三哥盛好饭菜之后,自己和丈夫汤亮才开始吃饭。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她就又带上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种植蔬菜,养殖生猪……为了不耽误农活,张玉林总是早早起床,天没亮就到了地里,估摸着公婆和三哥快起来了就赶紧回去伺候两人。就是这样,张玉林在照顾家庭之余,还能每年给家里增加1万元收入,把这个小家的里里外外照顾得妥妥贴贴。

为了让公婆和三哥及2个侄子住得舒心,张玉林每天都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夏天,她不厌其烦地为公婆和三哥每天换洗一次衣裳,冬天,每天清晨就把炉火生好。

11年来,张玉林就像一个全职保姆,一刻都不得停歇。

曾经有许多人都为她感到不值:这么勤劳肯干的人,到哪里不能好好过日子呢?偏偏选了这么一个家庭,要是别人,早就跑了,谁还这么傻呀!甚至有些人当着张玉林的面都这么说。但张玉林总是说,我和汤亮结了婚,他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他的侄子就是我的侄子,我必须要像对待我的亲哥哥,亲父母,亲侄子一样对待他们。久而久之,原来认为她傻的亲戚邻里也不由得很佩服她。

当问到张玉林,这么多年照顾哥哥,公婆,侄子,就没有心里埋怨、难受的时候吗?张玉林想了想说:“有时候心里也难受,尤其是有时候公婆生病了,又要跑去找医生,又还担心,照顾哥哥和侄子,急得团团转的时候。”

“她(他)们自己也不想成这样子呀,她(他)们自己更难受。”张玉林自己开导自己。“这么一想,我就想开了。”

这些年,张玉林再忙也把照顾老人、兄长和侄子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必须要让他们吃好、穿暖,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从不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面对他们时永远是一张笑脸。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我的家庭是个平凡普通的家庭,是个幸福充满爱的家庭,更是个不断奋斗前进的家庭,这才是爱的含义,我要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张玉林说。

(来源:云上恩施 宣恩通联记者 唐今朝 通讯员 郑家云 李小枫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