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落后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只有发展教育才能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自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远在千里之外的萧山人频频为利川发展加油助力,在助力利川教育事业发展、人才引进和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让大山深处的利川人不断感受到来目萧山大地的殷殷关怀。
魏倩是凉雾乡关东村人,今年19岁的魏倩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大二年级,2012年父亲过世后留下12岁的魏倩和哥哥,多年来, 母亲常年靠在家务农和做零工维持家用,2018年,她高中毕业以608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哥哥和自己两人的学费和生活费,让魏倩一家陷入了困境。
(在家上网课的魏倩)
2018年5月,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对口帮扶恩施州工作全面铺开。各行各业的专家骨干进入利川,助力利川地区的发展。 在得知魏倩家的特殊情况后,杭州企业家、浙江万汇建设集团总经理翁仲良从自己的私人账户里,一次性将4万元助学金汇至利川,解决了魏倩上学的燃眉之急。
“我非常感谢在18年帮助我的翁仲良先生,他捐助了我4万块钱,让我大学能够无忧无虑的学习,我现在也是一名大二学生了,我希望以后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也通过我的一份力来报答大家。”魏倩说到。
翁仲良的爱心捐赠只是萧山倾情帮扶利川的一个缩影,为提升利川的办学质量,杭州萧山区还和利川学校之间结对帮扶。2018 年以来,萧山结对帮扶利川多所学校,从10所到13所,再到16所,先后选派学校管理干部、教育专家、骨干教师40余人次到利川市送培送教、挂职帮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培训、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以及学校管理工作,在提升利川学校的管理水平,打造高品位学校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
受聘于利川市第一中学的副校长陈元江,是今年5月7日从萧山过来开展挂职帮扶工作的。陈元江是萧山十中的一名数学高级教师 ,曾在2016年8月在贵州黔东南州从江二中支教一年。今年,来到利川一中后,他第一时间扑在教研一线,将萧山区的教育经验与利川实际相结合,总结出适合利川一中实际的教育方法。
(备课的陈元江)
(与利川一中老师交流经验)
今年以来,考虑到高三全体师生封闭化管理,压力比较大,陈元江借助端午节这个契机,在利川一中组织开展了“勇往直前 实现梦想”的团建活动,通过学生老师共同参与游戏,既放松了学生的心情,又增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得到了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陈校长他到我们学校来了之后,把萧山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带进来了,让我们的老师把互联网融入我们的教学当中,分管扶贫工作他也是尽心尽力,我们很感谢陈校长对我们学校的支持。”提起陈元江,利川市第一中学校长田共竖起了大拇指。
像陈元江这样,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支持利川教育发展的老师还有洪统、王小平等。他们背井离乡,无怨无悔,克服地域差异、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难,不断燃烧自己、照亮山区的孩子们。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根本,在教育教学软实力上加强交流学习的同时,萧山区还积极开展教育基础设施援建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利川的东西部教育扶贫项目有14个,资金达1300余万元,惠及师生40000人。资助人数2100人,金额达175. 5万元。
“两年来, 萧山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跨越干山万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围绕 ‘利川所需萧山所能 ’的原则,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方针 ,为我们利川的教育发展做了很大的贡献。我谨代表利川教育6千多名教师,14万余名学生对萧山区教育局,对萧山的对口帮扶表示衷心的感谢。”利川市教育局副局长贺诗绘说到。
(来源:云上恩施 利川通联记者 杜苗 责任编辑:郜月飞 审核: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