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书包,骑上单车,14岁的绪绪从山脚下的家里出发了。10公里外的利川市南坪派出所,是他上网课的“学堂”。
6月12日,是他在派出所上网课的第56天。老家南坪乡朝阳村的绪绪,幼年父母离异,父亲疾病缠身、常年服药,远在上海务工已5年未归。古稀之年的爷爷奶奶一辈子没出过山里,只能用终日劳作表达最质朴的爱。
受疫情影响,绪绪只能在家上网课,可是家里仅有一部老旧的智能手机,并且还没有开通无线网络,手机信号也不稳定。看着孩子学的很吃力,爷爷奶奶眉头紧蹙。4月2日,南坪派出所教导员陈浩上门慰问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当场拍板:“派出所二楼有WiFi,明天起绪绪就来我这儿上网课。”
此后每天早上8点半 ,绪绪都会准时来到南坪派出所上课。骑着单车的少年来学习,成为了派出所一道独特的风景。
6月12日这天还有些闷热,预报中的大暴雨即将来临。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绪绪准时到了派出所,戴着眼镜的男孩,身材瘦削有些腼腆羞涩,和所里的人都很熟了,简单打个招呼后,他就直奔二楼,那里有一张他的专属桌子。拿出课本和手机,这天的课程是英语、语文、历史和地理。
9点准时开始,二楼安静下来,隔壁办公室里的陈浩敲电脑也会尽量压低声音。认真的绪绪一边听着网课,一边做笔记。“坐端正了,要不然驼背了可不好。”“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不懂就一定问。”“今天学习了什么,把笔记给叔叔看看。”休息时间,陈浩还会过来对绪绪的学习进行辅导。
说起这个孩子,陈浩眼中多了几分不忍和怜惜。绪绪一家是陈浩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两年前,陈浩在朝阳村第一次见到腼腆的绪绪。破旧的屋子里光线阴暗,古稀之年的爷爷奶奶背已经有点驼,患病的父亲在上海务工5年未曾回家。了解到绪绪一家的生活状况和遭遇,陈浩对这个孩子便多了一份关注与牵挂,此后每个月,他都要抽空去看望绪绪一家,送些生活物资和衣物。
中午12点,一天的网课结束了。“走,到食堂一起吃饭,吃完了再回去。”陈浩拉着绪绪朝所里的食堂走。害羞的绪绪有些不好意思:“您让我来蹭网上课就很好了,不能再白吃。”陈浩拍拍绪绪的背:“你好好学习就行,吃饱了才有身体上课。”
对于绪绪的学业,陈浩也有些担忧。“他现在是初二,有些课业我还能辅导,后面年级越高,我就只能多监督检查了。希望孩子学习能搞好,长大能成才。”陈浩平时也会跟绪绪班主任联系,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也懂事听话。陈浩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教导绪绪穷不可怕,勤奋读书,生活一定会变好。
绪绪爸爸外出务工5年,一年给家里打电话不超过5次。陈浩经常与绪绪爸爸发信息沟通,像亲兄弟一样劝他多给家里打电话,关心老人,关爱后人,多多鼓励绪绪,别让孩子从小缺了父爱。每次,远在上海的绪绪爸爸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再表示会多与家人联系:“陈警官对我们家的好,我永远记在心里。”
“这些年多亏了陈同志,经常来我家关注帮扶孩子,每次来还送各种物品,让绪绪爸多打电话回家。绪绪在派出所学习,有陈同志管着教导,我们很放心。”绪绪爷爷说。
(来源:云上恩施 利川通联记者 谭莉 责任编辑:朱晓涵 审核: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