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一个坚定的逆行者”——记巴东籍重组新冠疫苗接种志愿者向亚飞

2020-03-25 12:58   云上恩施  

向亚飞,29岁,一位巴东籍的武汉社区志愿者。2014年,向亚飞从华中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毕业,随后就职于湖北装备制造促进会,从事新闻编辑工作。2016年,向亚飞在东湖附近开了一家名为“巴东味道”的餐馆,专门经营具有巴东特色的“土菜”。

鼠年之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喧嚣的城市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向亚飞接种重组新冠疫苗

1月22日晚,向亚飞接到了武汉将于23日上午10点封城的消息。原本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准备早上六点出发离开武汉回老家过年,在家里看着电视里武汉疫情的报道,闪着无数家庭需要帮助的画面,向亚飞坐不住了,思考了一夜,纠结着自己回去会不会给身边家乡的亲人们带来“麻烦”?我这么年轻,我是不是应该留下来为自己生活的城市做点什么?

经过深思熟虑,向亚飞决心留下来做一名志愿者。1月23日凌晨5点,向亚飞把想法告诉了女朋友,并得到了女朋友的同意和支持,送走了女朋友后。向亚飞便加入到朋友组建接送医务工作者的微信群。当晚,向亚飞便开始接医院医务人员下班。

1月24日,大年三十。向亚飞被安排去接一位逆行的护士,上车后,这名护士一句话也没说,在手机上看着家里的团年饭,哭了。下车后,护士擦干眼泪,把简单的行李放在门卫室,便匆匆跑到医院急诊室报到……

“这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画面。”向亚飞说,看着白衣天使远去的背影,默默地为她祈祷着平安。

向亚飞接送患者

接下来,向亚飞一直在武汉接送着各种类医务人员,直到武汉市政府发布招募青年志愿者,他第一时间填好资料,发到了离家最近的东湖风景区管委会。1月26日,向亚飞和另外四名志愿者接到通知去报到,其中有三女性。任务是开救护车。

向亚飞驾龄12年,被安排到华中科技大学梨园医院,并通知他回去做好准备,可能要住在外面。

1月27日中午,向亚飞第一次上了救护车,人生第一次开救护车,向亚飞心里还真有点害怕,但接到任务的时候,穿上防护服那一刻,向亚飞又感觉这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第一次一个人去接确诊新冠肺炎病人,向亚飞顿感心跳加快,屏住呼吸。当确诊病人坐上车后,向亚飞又感觉内心很平静,只想快点把病人送到医院,让病人安全。第一天,向亚飞共接了8个确诊病人。直到晚上凌晨两点,向亚飞脱下防护服,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迅速消洗。

第二天、第三天,向亚飞逐渐战胜了对病毒的恐惧心理,开始与患者轻松地交流和沟通。向亚飞回忆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值守医院的时候来了一辆私家车,把一个年迈的老奶奶放在发热门诊大厅,转身开车走了。老奶奶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自己已经不能站立。向亚飞连忙上前询问,老奶奶一直流着眼泪,报告的医生后,医护人员便领着老奶奶在医院拍片、核酸检测、抽血,拿到结果是重症新冠患者,肺都成白肺了,向亚飞心里感觉一阵难过,周围来检查的人都让医院赶快把老奶奶送走,觉得是毒性太大容易传染。

向亚飞和医护人员快速找来轮椅送,把老奶奶送到ICU病区。ICU病区在六楼,向亚飞屏住呼吸跟老奶奶乘坐同一部电梯,有史以来觉得最恐怖,最漫长的电梯。送到病区后,医生叫向亚飞快速离开,因为他们的防护装备达不到进病区的级别,很容易感染。

从那之后,向亚飞每天记住那一天的日期,因为如果一旦被感染就可以追速源头。后来在医院值守的日子,向亚飞总是打听老奶奶的身体情况,因为在外面可以方便帮老奶奶买些纸尿裤等生活用品。第五天,向亚飞问了一位在ICU病区支援的江苏医疗队一名白衣天使,说老奶奶就在当天上午离开了人世。

“头一天老奶奶还让我方便的时候帮忙熬点粥送过去,现在粥送来了,老奶奶却‘走了’。”向亚飞看着沉甸甸的粥,心情非常沉重,愿这位老奶奶在天堂没有病魔。

向亚飞(右一)和同事一起“加油”

持续一个多月的转运,新增确诊病人越来越少,从之前一个人一台救护车换成了三班轮流值守。疫情在慢慢的好转。

3月15日,向亚飞接到军事医学专家陈薇院士团队研发重组新冠疫苗招募志愿者信息,他毫不犹豫,瞒着家人又一次填写了各种表格报名审核。3月16日早上,江苏疾控打来电话,让向亚飞下午到武汉特勤疗养中心体检,主要体检身高、血压、抽血、CT、核酸等医学项目,看是否符合接种重组新冠疫苗。

3月17日,向亚飞接到电话通知,他正式成为首批重组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编号006。向亚飞简单收拾行李后,便前往接种了重组新冠疫苗。随后,向亚飞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自己接种的图片,并配上一句:疫苗战新冠,我们在行动。

“好好照顾自己,儿子好样的!”当向亚飞的父母得知儿子志愿接受了重组新冠疫苗后,内心虽有担心,但也为向亚飞的行动感到骄傲。每天通过电话、视频关心向亚飞的身体状况。

重组新冠疫苗接种试验招募的志愿者共有108人,年龄在18周岁至60周岁之间。试验期间,志愿者要进行7次血液样本采集,主要用于抗体检测。除了注射疫苗前后各采过一次血之外,后面5次采血将在接种后的第7天、第14天、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每次采血145毫升。

“虽然整个周期时间很长,但我相信陈薇院士和科研团队,坚信一定会胜利。”向亚飞说,由于对重组新冠疫苗的未知,心里难免有些恐惧和担心,但想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没有退缩。

目前,向亚飞正在武汉一家疗养院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除了夜晚温度偏高,持续在37.6℃,其他没有任何症状。同时,他也记得第一次见到陈薇院士所介绍,在2月29日,其科研团队已经有七人进行了重组新冠疫苗注射,这更加让他增添了继续隔离的信心。

当有朋友问:“回去以后你最想做什么?”

“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冲锋,但我愿意在和平时期做一个坚定的逆行者。回去以后,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向亚飞说,希望这座城市快点好起来,回到正常的生活。

(云上恩施巴东通联记者 黄华  责任编辑:郜月飞  审核: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