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来,鹤峰县公路管理局由12名女职工组成的“红色娘子军”活跃在村、社区、小区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她们没有防护服,只有一个最普通的口罩;她们没有护目镜,只有一张群众熟悉的脸蛋;她们没有请战书,只有一颗志愿抗疫的心。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女性本弱,但在抗击疫情前线,她们焕发出坚毅本色,犹如铿锵玫瑰,柔美而不柔弱,“巾帼”哪能让“须眉”。
张丽华:坚守卡点不退缩
2月2日,她接到到五里乡十字路村参加疫情防控的通知后,迅速到该村报到。当得知乡村公路卡点上缺人值守时,她主动要求:我去守卡,保证不拖村里后腿。村支书说:“在这里守卡,不仅工作艰苦,而且天天要值班,没有休息日”。她说:“疫情不退,我决不休”。说完转身就向卡点走去。这个卡点前不靠村后不着店,在这荒野的村道上没有帐蓬,没有取暖设备,没有坐椅,而她在这里一站就是几小时。在那严冬和春寒料峭的季节,冷了,她就跺跺冻麻的脚,用力搓搓冻僵的手;饿了,她就吃几口方便面喝口山泉水,毅然坚守在卡点上,而毫不怨言。每天她详细询问,认真记录,严格排查,她和男同志们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更多了一分女性特有的细心和柔韧。从2月3日起的一个多月时间,她没休息过一天。她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地用行动为十字路村群众编织了一张“安全网”,用柔弱而坚毅的臂膀,守护着全村父老乡亲的安全和健康。
于德艳:防疫宣传冲在前
于德艳在走马镇阳河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该村人口密度大,涉汉返乡人员多。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风险,让全村群众平安地渡过疫情,她丝毫不敢懈怠,积极发挥宣传员、引导员、监督员的作用,每天穿梭于各组的家家户户,将疫情防控知识、提示、农户防控措施宣传到每家每户和每个人心中,劝导群众戴口罩、不串门、不聚集、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做好人员摸排,上报各类信息,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村里的“热心小喇叭”,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守住阵地,绝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逆行”。
庄冬云:轻伤不下火线
她在容美镇张家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卡点值勤的劳累和野外严寒的侵袭,她的腰椎病又犯了,痛得她走不得路、直不起腰。她忍着疼痛,强性支撑着身子在卡口上出满勤干满点。前不久,张家村三组余某的老婆去世,得知这样消息后,她一边向村镇报告,一边迅速到余某家慰问,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宣传疫情形势,劝白事简办,严防感染风险。通过认真细致地做工作,余某简办了丧事。 2月23日,她在满山红卡点上值深夜班,天刚亮,她突然肚子痛得厉害,当时气温在零以下,可她痛得豆粒大的汗珠往下滚。同事们把她送到医院,经检查是急性肠炎。医生要她住院治疗,她说:卡点上人手紧,疫情防控任务重,值班的事耽搁不得。硬是要求医生输点液、开点药吃了再说,当天下午疼痛稍微减弱,她毅然来到卡点值班,十多天下来一直带病工作,而丝毫没因为疾病而放松对自已的要求,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自已坚如磐石的赤胆忠诚坚守岗位,她犹如绽放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铿锵玫瑰”。
范彩凤:志愿服务我先上
范彩凤是公路局一名退休职工,也是最早加入鹤峰义工协会的金牌志愿者之一。疫情防控工作一开始,她立即向义工协会请缨:疫情防控志愿者我报名。她被安排在中村村卡点上,每天她提前到达卡点,做好岗前的准备,在风雨中默默值守站岗,登记劝返往来人员和车辆,对过往车辆消毒,对过往行人检测体温,争当疫情防控的守门员、服务员和疏导员。在卡点值班后的间隙,她又当起了代购员、配送员,主动为小区居民开展爱心跑腿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时常忙到深夜,她就象一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硬是把“菜蓝子”、“米袋子”送到小区居民的家门口。大家都劝她休息,她说:“大家都很辛苦,这活儿总要有人干呐,我没事,等疫情过去后,再休息也不迟”。就这样,仅从今年2月份以来,她和丈夫单独为群众配送货物和为卡点人员送餐达160余次,耗时120多个小时。她说:“用自已仅有的力量,温暖别人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王艳丽:后勤保障不掉队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艳丽从大年三十开始, 一直在为一线防控人员、驻红土村尖刀班防疫物资、生活物资、村民生产生活物资采购而奔波,从防护口罩、消毒用品、测温仪器等,防疫物资一度紧俏,沟通、联系、排队、釆购、配送、分发,忙前忙后,跑上跳下,每一项物品都要送到,每一件物品都要帐物相符,同时,她还要在小区落实楼栋人员排查管控包保,还要承担单位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可她从不叫声苦喊声累。
在鹤峰县公路管理局她们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是参加疫情防控战斗的一个缩影。象她们一样敢打敢拼、不畏艰险的还有很多,田敏、田征东、汪合英、田艳梅……她们没有超常的能力,没有炫酷的战甲,有的是不怕苦、不服输、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来源:恩施州公路管理局 通讯员:杨国炎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