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家长来打分 你怎么看?

2019-06-10 10:30  

近日,上海一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该小学在要求学生完成家务的同时,也要求家长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

有的网友认为,这样的要求会让做家务变得形式化、功利化;也有网友表示,此举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那么你支持学校的做法吗?

观点交锋现在开始

“这么大的人了,

饭也不会做,

打牌也不好好打,

奶粉钱都搞不回来,

把我的薯条输了也就算了,

连个碗都洗不好,

真是操碎了我一颗幼小的心灵。

虽然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搞笑段子,但相信很多爸妈看完后,都会发出不由自主的感叹:“这孩子可真能干啊!”

再回过头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完全找不到乖巧懂事的痕迹。

当然有时还真的不能赖孩子,该不该从小做家务这件事,许多妈妈的观点都不同,比如这两位:

大多数孩子不做家务的原因都是因为家长不让,“孩子要做作业,没有时间”,或者“孩子还小,不会做家务”。

那如果做家务变成了一项老师留的家庭做业呢?

近日,一则“上海市某小学将做家务列入家庭作业”的消息就引起了热议。

这份“家务清单”印刷在作业本首页,分为自理岗位和服务岗位两部分,前者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自理、懂得照顾自己,后者则是让他们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懂得养家不易。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出合理的“家务清单”,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习道理与本领。

并附“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家长需要在“家务完成情况”评价表内“打分”。 

该校校长表示:“主要是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小岗位,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会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其实这个活动起源于学校2016年的一个德育项目。我们想到小朋友在家里也需要一定的责任岗位,所以设置了这么一份‘家务清单’”。

从这份“家务清单”中可以看到,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中都列有家务项目,年级越高难度相应越大,五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下面或者馄饨,还要帮助家里换床单被套。

谈及设置“家务清单”的初衷,校长表示,现在很多孩子都生活在十分优越的环境中,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则能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家庭的责任感。

因为从现在孩子的生长的环境来说,基本是以‘小皇帝小公主’式的生长环境,家长只在学习方面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觉得从小事做起,从小家做起,以后孩子才会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承担更多的义务,或者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事实上,该小学的做法并非个例,不少小学都有类似的家务课。

杭州富阳区曾发布小学生“劳动清单”,为每个年级列出75项劳动事项,每所小学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自己的“清单”。

北京实验学校则形成幼、小、中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劳动教育课程。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南怀瑾曾说,真正的儿童教育学的是“洒扫应对”,洒扫泛指家务事,应对指听从呼唤和回答问题。古代讲入小学开始学“洒扫应对”,是学做人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先培养一个人,然后再讲高深的修养,才是大学之道。

陶行知也认为生活即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其结果培养的是一群无用的、没有创新精神和胆略的“书呆子”。

古语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然而,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于是学校“唯分数论”,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学校不会重视;家长则包办孩子的生活杂事,希望他们心无旁骛“一心只读圣贤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比起不承担家务劳动的孩子,成绩好了27倍。

哈佛大学的一项跟踪调查结果显示,20年后,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差别很大,失业率是1∶15 ,犯罪率是1∶10 ,收入相差20% 。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健康。

曾有媒体报道,因为缺乏基本劳动技能,有的孩子连鸡蛋都不会剥,还有学生上大学后每月都要父母来学校洗衣服收拾宿舍……

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参与劳动,实质是他们缺少自理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布置“做家务”的家庭作业,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举措。 

一份建议性的家务清单

在家庭生活中,给予孩子做家务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在家务劳动中体验自身的价值感、对家庭的付出感至关重要。

· 家务篇 ·

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很多家务劳动值得尝试:

1-3岁:家务是最好的游戏

1. 独立吃饭,使用勺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脸,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脸。

3. 选择喜欢的衣服,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叠放回原位。

4. 将多双袜子打散、配对,锻炼儿童观察力。

5. 尝试捡豆子、剥鸡蛋等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劳动。

6. 整理、归类玩具。

(请注意避开儿童的过敏源)

这个阶段,儿童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这是他们探索周围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尝试的机会。

4-6岁:在家务中发挥想象力

7. 扫地、拖地,用抹布清洁桌椅。

8. 参与烹饪,制作蛋糕、饼干、雪糕等。

9. 挑选衣物进行搭配,叠衣服。

10. 摆放餐具,分发食物。

11. 学习系纽扣、鞋带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鸡蛋。

(请注意避开儿童的过敏源)

这个阶段,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相比玩具,他们可能对真实的生活用品更感兴趣,可以多鼓励他们尝试新鲜事物。

7-9岁:在家务中掌握独立自主能力

13. 手洗简单衣物。

14. 学习使用洗衣机、吸尘器、电饭煲等家用电器。

15. 尝试学习烹饪,做简单的早餐或煮面条等。

16. 择菜、剥虾,洗碗筷。

17. 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等个人床品。

18. 保持卧室整洁,定期打扫。

(请注意避开儿童的过敏源)

这个阶段,儿童能够掌控的事情越多,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驱动力越强。

9-12岁:在家务中掌握社会能力

19. 掌管一部分家庭财政,比如安排家庭购书支出等。

20. 组织安排家庭活动,写邀请卡,为宾客准备礼物,购买节日用品。

21. 定期组织家庭会议。

22. 管理五一假期间的家庭开支,结束后做数据分析,给出建议。

23. 拟定五一家庭出游计划和出行攻略。

这个阶段,儿童需要被赋予更多的平等权利,可以让他们一定程度参与家庭决策。

· 学校篇 ·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丰富、有趣的劳动课程、活动设计,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生活能力,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它还会成为学校的特色和宝贵的教育资源。

  • 小学阶段

1. 根据年段开设家务课程,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以下为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第二小学开发的“厨房小当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仅供参考:

2. 邀请社会劳动者进课堂,为学生介绍职业故事。

3. 举办“跳蚤市场”,感受创业乐趣。

4. 开辟“校园农场/校园瓜果基地”,提供劳作机会。

5. 开设理财课程,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利弊。

6. 创设校园“激励岗”,在教师办公区、校园景观区等专门设置“劳动执勤岗”,通过竞聘的方式产生“胜出者”,亲身体验劳动的自豪感。

7. 建立学校包干区域制度,让班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级管理中保证人人有岗位。

8. 搜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选喜欢的技巧进行分享。

9. 开设创课工坊,探究科学与技术的奥秘,了解技术对生活的利弊影响。

10. 优化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

  • 中学阶段

1. 社会调查,了解职业。

a.最近一个月附近菜市场、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类)价格有较大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b.媒体报道“ 90 后进入职场跳槽平凡,38% 应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是否真实?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c.除了在人才市场、招聘网站投简历外,现在有哪些新兴的求职方式?

d.哪些传统行业已经逐步退出市场?哪些传统手工业正面临失传危机?

e.采访身边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而工作?”梳理自己对于“工作”的理解与感受。

2. 链接社区、企业资源,为学生打造职业体验基地。

3. 提供学生职业机会评估:了解各种职业特点,找到与自己个性、能力匹配的职业类型。

4. 研究一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通过微纪录片、PPT介绍等方式完成一份行业报告并分享。

5. 完成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

6. 举办校园模拟招聘会,进行求职演练。

7. 了解劳动者权益与义务,结合劳动纠纷案例进行分析。

8. 鼓励学生开办校园“学生公司”,尝试自主设计创业项目并实践。

9.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 活动篇 ·

除了具体的家务劳动、学校课程,还可以通过其他有意义的活动感受劳动的价值。

1. 寻访身边的劳动者,并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

2. 和父母换岗一天,感受家庭劳动的不易。

3. 走进社会,观察职业人士,条件允许可进行职业初体验(如小记者、红绿灯交通协管员、小图书管理员等)。

4. 小学生到学校食堂帮厨,自己完成餐桌摆放、饭菜分配、收送餐具等。

5. 学生每天都要打扫厕所,一方面可以学习厕所的打扫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学生各种工作都有辛劳和厉害的地方,工作没有贵贱。

6. 喂养小鸡、小鸭等小动物,既能观察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也可以锻炼责任感。

7. 阅读《阿德的心愿》《小熊三兄弟的家》《花婆婆》等读物,认识劳动的重要与美好。

8. 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综艺节目,进一步了解各行各业。

推荐:

a.《行行出状元》:世界上有很多有普通人做着微不足道,甚至没人愿意做的工作,《行行出状元》的主持人,就在每一集中向观众介绍这些行业、劳动者,并亲身体验。你能想到的行业基本上都有。

b.《职业人的作风》:NHK播放了多年的系列纪录片,可以从中了解日本人的匠人精神和各个行业的风貌,相扑、演员、料理大师、动画导演、配乐师等。

c.《了不起的挑战》: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每一期都让嘉宾走进一个行业,从华山能“飞檐走壁”的清洁工,到城市中的公交车司机,把每个行业的真实面貌展露无遗。

d.其他影视作品:《小森林》(农作)、《编舟记》(编辑)、《聚焦》(记者)、《我在故宫修文物》(文物修复师)、《内心引力》(创业纪录片)……

家长该如何引导?

刚开始要先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力所能力的家务活,不易难度太大,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无论孩子做得如何,别忘了给予他赞美和鼓励,让孩子知道,他做的每件“小事”你都看到了,因为年纪小,能力、耐力都有限,自然不如大人做得纯熟。但是没有关系,妈妈知道你很努力了。

家长对家务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可以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家长:

“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

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

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从小就锻炼干家务的孩子,社会和环境适应能力强,往往比不会干家务活的孩子更懂得照顾自己和别人,这种人更受别人喜爱和欢迎。

来源:恩施之声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