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恩施权威教师评高考作文(附下水作文)

2019-06-07 22:45  

高考+端午=?

答案


今天,2019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为提高全州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今年成立的恩施州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开展“专家点评高考试卷”系列活动。今天推出语文作文点评及下水作文。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共8套试卷,湖北考生为全国Ⅰ卷(山东、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语文作文仍举国关注。


全国Ⅰ卷作文长这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备考了12年,也太太太太


看看他们怎么说?


恩施州高中语文学科教指委成员

主任委员:

尹应睿  恩施一中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学术秘书:

向贤琼  州教科院 高级教师

委  员:

谭本贡  恩施高中 高级教师

吴京华  恩施高中 高级教师

伍友华  利川一中高级教师

尹明华  建始一中高级教师

梅其涛  巴东一中高级教师

叶  梅  咸丰一中高级教师


言归正传,且听恩施权威专家解析:




一、作文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命题宏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材料古今对照,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凸显现代劳动教育的“沉没”,要求考生就“劳动”这个话题以演讲稿的形式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整体上看仍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强调写作的交际功能,回归了写作的本质,既能体现考场公平,又能考察学生认知能力差距。


1、紧贴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定立德树人方向。


作文材料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在当前追求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习总书记号召全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劳动的价值、劳动的意义理应得到再认知、再强调。高考作文以劳动为话题,要求考生谈自己的认知与感悟,它不仅能唤醒考生的劳动意识,还能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育人导向明显。同时以高考的社会效应来看,以劳动为话题,体现了国家社会层面对劳动的重视,对整个社会形成脚踏实地、务实劳动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2、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境任务交际特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表达与交流目标:“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的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景和历史文化情景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这一目标包含两个关键词:文明得体、交际情景。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2018年代际交流的书信,2019年面向同学的演讲稿,从写作内容上虽各不相同,但写作形式上有着一致的要求,即必须考虑具体的交际情景,交际对象,选择文明得体的语言,这种形式的要求符合写作本质的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套作、宿构。


3、紧跟青年成长实际,关注点从外在形势转向内在价值。


今年作文题呈现的最大不同,在于引导考生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2017年和2018年的作文,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对时代社会关注了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作文题看似平淡,却在前两年作文命题的基础上大有突破,写作的过程回避不了新时代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当代青年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作文材料从传统美德到当今认识的误区,可以说直指当代青年认识的盲点,可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对劳动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对劳动的尊重和重视,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命题者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题的价值所在,更是考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二、写作指导


此次作文虽不存在审题难度,但要得到理想的分数必须审清以下任务指令:


文体要求:演讲稿(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63演讲专题)


演讲地点:复兴中学


演讲对象:本校全体同学


演讲主题: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


写作要求: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因而行文时形式要符合演讲稿要求;语言表达要注意情景对象,且要有较强的现场感和鼓动性;内容上必须涵盖两层意思:一是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具体可行的倡议。


演讲已确立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因此不能偏写一方,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价值与意义的阐述应该是写作的重点,它是区分考生认知水平的关键点,也是区分作文优劣的关键点。



那么问题来了,此题即是考学生,不也是考家长和教师吗?


以下为恩施州教师即兴下水作文,不作为评判标准,勿对号入座。



附:教师下水作文


愿我们都能制作“佩琦”

巴东一中教师 梅其涛


同学们好:
      去年春节,一位用废旧鼓风机给孙子做小猪佩琦玩具的爷爷,赚取了不少网友的眼泪。
      我的爷爷没做过小猪佩琦,但他亲手给我做过木剑、铁环,我拿着这些独特带有古风意味的玩具,曾在小伙伴中独领风骚好一阵。他还可以做凳子箍木桶编篾筐,用棕叶做扫帚用柴草搭鸡窝。我爸爸从农村进了城,他会炒菜会洗衣,自行车坏了能修灯泡闪了能换。箍桶编筐他不会,好像也不需要。而我,目前除了能吃能睡能刷题,好像没什么会的。
      这种劳动技能在代际之间递减的现象非常普遍:我奶奶出嫁的时候亲自纳一双布鞋给爷爷,是那个年代新娘子的标配;我妈妈出嫁时就只能织一件技术要求并不高的毛衣,到了我姐姐出嫁,所有的嫁妆都要去淘宝置备。在我们这一代,好多劳动的技能在逐渐消失。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之路,就是专业化之路。社会越发达,分工越细;分工越细,效率越高。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得益于这种精细化分工,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避免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妈妈不会纳鞋,姐姐不会织毛衣,我只会刷题不会劳动,并不完全是坏事。不会劳动的罪责也不全在我们自己。
      这是我今天谈劳动之前作的第一个“自我申辩”。
      长辈们还说我们学生不爱劳动。恐怕不少人心里憋屈:刷题不算劳动?脑力劳动不算劳动?我们想劳动可是你们给我劳动的机会吗?当我们在家里拿起扫帚扫地,或者钻进厨房捯饬,我们的长辈总是会说“做作业去”。这个场景就像祥林嫂想参与祝福礼,却只能在“你放着吧祥林嫂”“祥林嫂你放着吧”的呵斥声中悻悻然走开。
     缺少劳动机会,这是我做的第二个“自我申辩”。
     好啦。我们再来看看问题的另一面是:给我们劳动的机会你能不能做好?
     试问,我们钻进厨房,是不是因为只想学神厨潇洒掂勺;我们拾起扫帚,会不会只是因为可以把扫帚当彩笔画?当烟熏火烤时你能不能稳住阵脚?当污渍满地时你能不能不掩口鼻?就像当爱好成为工作的时候,有多少人能享受过程毫无怨言?在我们学校,黑板擦不净,抹布拧不干,垃圾不愿倒,不在少数。这些是不是劳动?这些是不是机会?
       劳动,既不是非得扛着锄头下地、轮着铁锤开矿的苦活重活,也全不是拿起针线绣花、握着凿子雕刻的巧活细活。它就是洒扫庭除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淘米洗菜,普普通通日日常常。所以,在为自己申辩同时,还要真诚问问自己,是不是愿意劳动。能吃苦、肯奉献,你就能劳动,就是爱劳动。
      我们或许还会说:洒扫庭除?交给扫地僧吧。炒菜做饭?交给美团外卖吧。科技时代数字时代,体力活都交给人工智能吧。没错,让机器取代人工,是人类智慧的胜利。机器去做繁琐的、危险的工作,社会运转更高效。但生活节奏的高效不代表个体身心得以愉悦。
      对于个人,劳动之美,如运动之美、歌咏之美、书写之美一样,都是人的能动性发挥到极致,从而获得物我合一的快乐。庖丁解牛,捉刀挥肘,“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待到“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踌躇满志,庖丁的内心,岂不乐哉?劳动,累并快乐着。
       我们年轻人应该劳动的又一现实意义是,越是机器大显身手的智能时代,个体劳动创造的价值越大。AI已经可以代替画家作画了,可是无论三D打印还是AI作画,流水线上的东西难逃冰冷之殇。我们知道,许多奢侈品中最贵的产品不是生产线上下来的,而是纯手工打磨,如宾利汽车爱马仕提包等。为什么比流水线上的东西贵?因为一针一线地缝合连缀,一锤一凿地敲击打磨时,工人融注了热情与心血。
      所以,若干年后,我也要轻手制作一个“小猪佩琦”。这一个纯手工制作、有我体温、可以秒杀工业玩具的“小猪佩琦”,它一定能把我在远方的孙子馋回来。
    这,就是劳动的力量,劳动之美。
    谢谢大家。


作者语:这篇小文前有两个“申辩”,目的在于说明当代青年不劳动并不全是青年学生的责任,一是时代发展使然,如今不像过去需要那么多体力劳动,二是作为学生陷于学业,缺少机会去劳动。先破后立,或者以退为进。然后再从两方面立论:青年人可以有哪些劳动和劳动之美。文章前后部分比例有点失当,显得头重脚轻。限于时间和能力,仓促间难以修改达标,略有遗憾。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批评学生作文,轮到自己出来走两步,发觉步履踉跄。不过,小文能让一众方家指正,让我的学生来点评,不失为一种特别体验。教学相长,此之谓也!


来源:州高中语文教指委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