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端午=?
答案

今天,2019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为提高全州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今年成立的恩施州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特开展“专家点评高考试卷”系列活动。今天推出语文作文点评及下水作文。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共8套试卷,湖北考生为全国Ⅰ卷(山东、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河南)。语文作文仍举国关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备考了12年,也太太太太
看看他们怎么说?

恩施州高中语文学科教指委成员
主任委员:
尹应睿 恩施一中 特级教师 正高级教师
学术秘书:
向贤琼 州教科院 高级教师
委 员:
谭本贡 恩施高中 高级教师
吴京华 恩施高中 高级教师
伍友华 利川一中高级教师
尹明华 建始一中高级教师
梅其涛 巴东一中高级教师
叶 梅 咸丰一中高级教师
言归正传,且听恩施权威专家解析:
一、作文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命题宏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材料古今对照,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与当下社会一些对劳动的偏差认识、错误态度进行对比,凸显现代劳动教育的“沉没”,要求考生就“劳动”这个话题以演讲稿的形式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整体上看仍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强调写作的交际功能,回归了写作的本质,既能体现考场公平,又能考察学生认知能力差距。
1、紧贴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定立德树人方向。
作文材料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足高考评价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在当前追求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习总书记号召全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劳动的价值、劳动的意义理应得到再认知、再强调。高考作文以劳动为话题,要求考生谈自己的认知与感悟,它不仅能唤醒考生的劳动意识,还能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育人导向明显。同时以高考的社会效应来看,以劳动为话题,体现了国家社会层面对劳动的重视,对整个社会形成脚踏实地、务实劳动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2、紧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境任务交际特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表达与交流目标:“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的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将具体的语言文字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景和历史文化情景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这一目标包含两个关键词:文明得体、交际情景。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以来,2018年代际交流的书信,2019年面向同学的演讲稿,从写作内容上虽各不相同,但写作形式上有着一致的要求,即必须考虑具体的交际情景,交际对象,选择文明得体的语言,这种形式的要求符合写作本质的要求,可以有效避免套作、宿构。
3、紧跟青年成长实际,关注点从外在形势转向内在价值。
今年作文题呈现的最大不同,在于引导考生的关注点发生了变化,2017年和2018年的作文,必须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及发展趋势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对时代社会关注了解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年作文题看似平淡,却在前两年作文命题的基础上大有突破,写作的过程回避不了新时代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由于当代青年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作文材料从传统美德到当今认识的误区,可以说直指当代青年认识的盲点,可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进而对劳动这一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对劳动的尊重和重视,这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基本素质。这是命题者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题的价值所在,更是考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二、写作指导
此次作文虽不存在审题难度,但要得到理想的分数必须审清以下任务指令:
文体要求:演讲稿(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63演讲专题)
演讲地点:复兴中学
演讲对象:本校全体同学
演讲主题:热爱劳动 从我做起
写作要求: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因而行文时形式要符合演讲稿要求;语言表达要注意情景对象,且要有较强的现场感和鼓动性;内容上必须涵盖两层意思:一是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具体可行的倡议。
演讲已确立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因此不能偏写一方,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价值与意义的阐述应该是写作的重点,它是区分考生认知水平的关键点,也是区分作文优劣的关键点。
那么问题来了,此题即是考学生,不也是考家长和教师吗?

以下为恩施州教师即兴下水作文,不作为评判标准,勿对号入座。

附:教师下水作文
作者语:这篇小文前有两个“申辩”,目的在于说明当代青年不劳动并不全是青年学生的责任,一是时代发展使然,如今不像过去需要那么多体力劳动,二是作为学生陷于学业,缺少机会去劳动。先破后立,或者以退为进。然后再从两方面立论:青年人可以有哪些劳动和劳动之美。文章前后部分比例有点失当,显得头重脚轻。限于时间和能力,仓促间难以修改达标,略有遗憾。作为语文老师,我经常批评学生作文,轮到自己出来走两步,发觉步履踉跄。不过,小文能让一众方家指正,让我的学生来点评,不失为一种特别体验。教学相长,此之谓也!
来源:州高中语文教指委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