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薪火相传,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
第2个星期六确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
调整设立为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凸显了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
工作的高度重视。
文化遗产是全民的遗产,
遗产日也是全民的节日。
今年6月8日是我国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在城市、在乡村,在社区、在校园,在广阔的恩施大地上,多姿多彩的非遗活动成为扮靓美好生活的亮丽风景。
6月3日至6日,州文化和旅游局、州文化馆邀请吉首大学及省、州非遗保护中心专家、教授为全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非遗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并选调11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在州城进行集中展演。
培训现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八县市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蕴含着恩施州土家族、苗族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恩施州各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南剧↓
太阳河民歌(上)
耍耍(部分元素改编)(下)


皮影戏
南乡锣鼓
左上:柳子戏 右上:利川小曲(新编)
左下:恩施杨琴 右下:摆手舞
展演现场精彩纷呈,包括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等多个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部分代表性传承人悉数登台亮相。每一句讲述,每一声吟唱,每一曲旋律,每一场演出,都沉淀了千年岁月,都饱含着恩施人的智慧与情感,蕴藏着恩施各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追求。
胡福先听取非遗工作情况介绍
在全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非遗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的间隙,6月5日,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福先带着公共服务科、文艺和非遗科、宣传促进科等科室相关人员到州文化馆看望参加培训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非遗工作者,就非遗工作,特别是我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听取意见、建议和要求,共同探讨如何抢抓机遇,学习先进,走出一条恩施州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新路子。
座谈会现场
与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纷纷建言献策,就非遗保护工作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出想法、建议和工作请求,交流工作,碰撞思想,吸收营养。胡福先认真倾听,并一一进行了回应。
对本次非遗工作业务培训、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中展演以及之前开展的非遗文化和潮流文化碰撞的系列市场营销活动,胡福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全州非遗保护各项工作持续推进,逐渐走出了一条有恩施特色的非遗保护之路,非遗传承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胡福先在座谈会上讲话
就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如何深化、拓展非遗工作,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发展路径,推动非遗工作上新台阶,胡福先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并就文化和旅游、传承和传播、保护和利用、人和物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思路。胡福先指出:
文旅融合更重要的是理念和思想的融合,发展要融合,资源要整合,工作要结合,理念要契合。就恩施而言,文化让恩施旅游更有魅力,旅游让恩施文化更有活力。要让文化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出传承馆,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走向市场,走向群众,走向游客。
非遗传承是时间维度的代际传承,传播是同一时点在空间上让更多人了解。持久的传承需要广泛的传播,如果只是局限于单线,甚至是口承的传播,传播的面会越来越窄。旅游工作更多的是传播,非遗工作更多的是传承,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将传承和传播融会贯通,通过广泛的传播实现更好的传承。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恩施文化与世界的文明交流互鉴中,推动我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非遗文化,首先要保护、挖掘、抢救,但要放在宏观的社会背景之中开发好,利用好。如果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路就会越来越窄,要在不破坏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利用,在科学开发利用的同时,实现保护的目标。
保护的是文化,传承的是文化。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传承人这一根本,让传承人一代一代替补上去。要按照目录,进行规划、设计、推进、培养,做好传承人梯队培养工作。同时,要让传承人通过传承非遗文化能够更好的生活,让他们能够真正做到使命和职业相结合。要让传承人“红起来”、“火起来”,结合文旅融合后的传播优势,结合非遗文化和传承人自身的故事,将非遗传承大师和传承人打造成“网红”,形成影响力和号召力。
对如何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全州非遗工作上新台阶,在全省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胡福先作了具体安排部署。
一是各县市局要确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形成工作方案。州局在6月内确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形成工作方案,并列出县市任务清单。
二是各县市局要组建强有力的工作专班。专班不少于三人,要常态化开展工作。
三是要建立健全全州国家级非遗目录体系。再清晰、再挖掘、再整理、再研究,构建申报的梯队体系。
四是要建立健全四级传承人的队伍体系。出台管理办法、保障办法、激励办法、退出办法,动态管理,加强服务。
五是要建立传承传习的基地体系。支持建立一些标准化的传承传习基地,通过与学校、媒体、乡镇、企业合作,将非遗传承工作铺开,形成一张网。
六是要构建非遗成果的展演展示体系。州里拿到手上,县里各显神通,要有规划、有机制、有效果。
七是要建立上下联动的非遗工作体系。要有人主导,加强整合,围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行工作联系,加强工作沟通。
来源:州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