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宣恩丨周玉和:我以真情鉴我心

2019-05-29 10:56  



云上恩施报道 (宣恩通联记者 刘亚丽 欧阳鑫)在晓关侗族乡古路槽村,当地村民口中有个“周师傅”深得人心。“搞扶贫他认认真真,干农业有条有理,就连教村民唱山歌,也是数一数二的好,这都是师傅级别的!”村民如是说。这位“周师傅”便是县人大常委会驻古路槽村“尖刀班”队员周玉和。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搞农村工作适合我,我也有信心做好!” 这是周玉和当初选择驻村扶贫的初衷,也是他与村民打成一片的原因。2015年3月,他代表县人大机关驻干家坝村进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2017年8月又被调整到古路槽村。在近四年的扶贫路上,周玉和倾注责任和感情,使得两个村贫困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入村后,周玉和首先走遍了两个村18个小组,细致了解每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所盼所想,并逐一记在笔记本上,分析归纳。尤其是古路槽村扶贫工作的14个月有效工作日308天,他工作了280天,忙时星期六、星期日都在岗位上。在这段时间里,他走访群众2309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议23次。他一门心思扑在村里,为村级发展谋思路出点子,为群众办实事解困难。

村民们都说周玉和像“陀螺”停不下来,浑身都有干劲。而实际上他却是每天需要服药的糖尿病重症患者。在他随身携带的小包里,除了一本民情日记和一副注射胰岛素的针具外,都是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各类药丸,多达11种。“药包要随身带着,有时候走访入户路途远,怕犯病。”周玉和说,曾经有次大意没带包,中途险些低血糖晕倒,幸亏同事的一个柑橘才得以缓解。

古路槽村吃水难一直是周玉和心里的梗,为了让村民们吃上安全放心的水,周玉和与“尖刀班”队员们前后多次翻山越坎寻找水源。古路槽村属二高山,山林陡峭,小路崎岖。车不能到的地方,就全靠步行,最远的地方要走上2个小时才能到达。找到合适的水源后,村民因为水管铺设多有口舌,周玉和多次上门做工作、讲道理。如今,全村12口水池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一管清水进农家在古路槽村户户实现。

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古路槽村里也开始慢慢有了变化:残疾病人杨天学落实了低保政策,门前安装了安全栏杆;36户贫困户的破旧老房被改造一新,门上贴了新对联;村里的荒地种上了桃树和李树,火红的辣椒也能增收致富……这些变化,每一处都倾注着周玉和的付出。

去年下半年,周玉和在村里出现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这让不少村民挂念。65岁的老党员姚昌平率先去村里问了个清楚,得知真相后,他直掉眼泪。

原来这段时间,周玉和的爱人涂九云被诊断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癌症。周玉和不得不告假前往武汉,陪妻子化疗。每次看完病回来,爱人涂九云总是让周玉和及时回村,说自己能照顾自己。心怀对家人的歉疚和不舍,放不下村里的发展,周玉和心里常常五味杂陈,可面对村民们时,他又咽下所有苦楚,笑脸相对。

“周书记,你家里有这么大的困难,怎么不告诉我们呢,是我们亏欠你了……”前不久,姚昌平在村里见到周玉和,这番话脱口而出,还未说完,老人已是满眼泪水。见此景,周玉和拍拍老人的肩膀,依旧笑着说“没事”。在“守护小家”和“发展大家”这架天平上,周玉和把重心放在了古路槽村,把一腔真情洒在了这片青山绿水间。

山上栽李山下桃,家家户户种烟苗;扶持生猪养殖户,广种蔬菜和辣椒;治理脏乱兴村貌,农家乐园把客招;民主团结共和谐,美丽乡村古路槽。这是周玉和写在他制定的古路槽村级发展规划里的一段话。用情用心换新村新貌,周玉和的愿景正在古路槽村步步实现……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