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节目中,我们为您讲述了战斗英雄张富清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从部队转业后,张富清先后在恩施来凤的粮食局、银行等单位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今天请看通讯《大山一样的深沉(下篇)》。
1955年,张富清作为连职干部在武汉的中央军委航空速成中学完成两年文化学习后,面临复员转业,组织安排张富清到恩施来凤,当时,这个地名对张富清来说还很陌生,打听了以后,他才知道这是湖北的一个偏远山区。没有任何犹豫,张富清坚决服从安排,在来凤扎下根来。张富清说,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任何人都想在工作条件好的地方工作。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1960年,张富清从来凤县粮食局调到来凤县三胡区工作,妻子孙玉兰在三胡供销社上班。随着精简退职工作展开,张富清动员妻子从供销社离职,减轻国家负担。当时,粮管所、供销社与食品站是最受人羡慕的工作,张富清对妻子说,领导自己要过得硬,勇于从自己开刀,才可以彻底推动工作。
“要精简,首先从我身上搞,从我脑壳开刀。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彻底,我本身过得硬。”
退伍不褪色,无论在什么岗位,张富清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勇担急难险重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张富清调到建设银行来凤支行工作,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他经手的事情从无差错,有时候为了跟进煤矿款项,他甚至一个人卷着被子到矿里和工人同吃住,帮助企业抓生产促销售。在生活中,张富清也非常简朴,一件毛衣,他穿了近20年,洗得发白了也舍不得丢掉。在老人家中,记者还发现有一个打了很多补丁的搪瓷缸,缸子上写着: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从1954年起,这个搪瓷缸就是张富清最心爱的物件。
“这是我们第一次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慰问我的缸子,我要一直保持,这也是全国人民对我的心意啊。”
7年前,88岁的张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为他的余生会在轮椅上度过,但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张富清装上义肢,在无数次的摔倒中重新站了起来。少年从戎、中年转业、晚年离休,张富清时刻铭记着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始终坚守着心中的信仰。湖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党委总书记吴建清:
“张富清老人第一信念坚定、第二对党忠诚、 第三矢志奉献,体现了一个革命军人和共产党人的本色,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们共产党员要把张富清老人的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去。”
作者:湖北之声 记者刘爽、邹兴程,恩施台记者童思维、周芬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