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直通恩施》,我们一起来看恩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新进展。
(点击,看视频)
恩施市:严守发展和生态底线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恩施市一直秉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州城水源地”的原则,在整体规划、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恩施市大龙潭水库是州城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承担州城30多万人的饮用水。对于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水源安全等工作,去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就四家农家乐污水排放问题和几家高污染加工企业污染问题交办了相关整改意见。
恩施市高度重视环保督察组提出的整改清单,迅速组织专班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督促落实4户农家乐化粪池、沼气池、人工湿地清淤;投入近100万元启动屯堡乡鸭松溪村的污水管网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目前,屯堡乡鸭松溪村的污水日处理量达到3吨左右。
恩施市屯堡乡鸭松溪村党支部书记鲁格:不仅对农家乐污水进行了收集,并且对公路沿线的136户的农户也进行了收集。通过这个污水收集池,污水达到了零排放。
同时,针对农户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屯堡乡在公路沿线增设垃圾桶,每天都有垃圾清运车和工人师傅及时处理和运转。
恩施市屯堡乡鸭松溪村村民陶成相:起码不臭了,我们这里空气好,植被都非常好,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了。
宣恩:打造“城市客厅” 桃花水母现身贡水河
宣恩县城四面环山,城中蜿蜒的贡水河成为天然的通风廊道。宣恩,以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大对贡水河的保护开发利用力度,全力做好湿地水系、水质、水岸、文化和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境等保护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宣恩名片。
为守住一泓碧水,宣恩县共投入资金3亿元,对城区主次干道的地下管网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建设,基本建成污水收集系统。
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分流至河边人行栈道下的排水箱,澄清后排入贡水河下游,为贡水河注入新鲜动力。
宣恩县水利局科员殷瑞:桃花水母经常在我们贡水河出现,它的生存对水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说明贡水河的水质是相当好的。
以贡水河为轴心,通过建设沿河人行栈道、带状公园及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等一系列工程,宣恩县着力将贡水河打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文化艺术欣赏等多功能的“城市客厅”,让市民感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巴东:治理非法码头 为长江岸线复绿
近年来,巴东县结合长江干流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有力推动非法码头治理,让长江两岸重新成为亮丽风景线。
自2016年3月以来,巴东根据全省集中治理长江干线非法码头统一部署,按照“取缔一批、规划一批、整合一批”的要求,强力推进12个非法码头治理工作。
历经三年,非法码头整治工作如期完成,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级的核查。
巴东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吴祖学:对已经拆除的非法码头进行生态环境修复,进行护坡,植草、还有的地方进行边坡治理。
巴东还启动实施了总投资约21亿元的长江干流岸线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这个项目集市政道路建设、滨水库岸护坡、生态环境修护、旅游景观打造于一体,让长江两岸重新成为亮丽风景线。
咸丰:从“黑”变“绿” 煤炭村的转型之路
咸丰县的湾田村曾经是典型的“以煤养村,靠矿吃饭”。
去产能,2016年,村里的煤矿企业被关停,湾田村走上了转型之路,过去的煤矿村,如今变成了生态村。
咸丰县曲江镇湾田村村民 刘元忠:村里以前的房子是很烂的房子,也不规矩,出去都是一身泥。煤矿搞起,环境也污染,乌烟瘴气的。
守好绿水青山——2016年,村里的煤矿企业被关停,生态治理成为村里的头等大事,湾田村对村容村貌进行全域规划和设计。如今,道路硬化、亲水走廊、污水集中处理等改造项目相继完成,村庄颜值大大提升。
通过生态治理,村里环境变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去年底,湾田村还入围湖北省2019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
未来,湾田村还将打造成集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农业观光为一体的高端旅游目的地。
咸丰县曲江镇湾田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本刚:借助于旅游观光的形式,带动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建始花坪: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建始县花坪镇结合绿色生态产业建设,按照“一村一品、数村一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眼下,正是牡丹花开的季节,全镇万亩牡丹竞相绽放,吸引了大量游客。
建始县花坪镇周塘村11组村民刘进成:我根据白花和红花和紫花,还有一种芍药花套种。因为它们的花期不一致,牡丹花去,芍药花又来,观赏时间长些。
建始县花坪镇大槽村党支部书记熊茂举:我们准备打造旅游观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打造一个美丽、旅游、观光的新大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