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造“黑龙渊” 人设“铁锁桥”,鹤峰屏山流传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2019-05-14 09:44   云上恩施  

鹤峰屏山的那道峡谷,叫“黑龙渊”;峡谷上的那座桥,叫“铁锁桥”。有关峡谷名和桥名的由来,流传着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屏山有个黑龙洞,洞里住着一条黑色的蛟龙,每年丰雨季节都要出来泛滥洪水,致使桥梁被毁、田地被淹,屏山土民们恨死它了,却又拿它没办法。

为了降伏这条恶龙,田土王派了一名姓易的道士去崂山学法术。三年回来,法术十分了得,可以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上天入地……

春去夏来,大雨滂沱,又该是黑龙作乱的时候了。土王派易道士前去降龙。道士招了两个徒弟,在山顶上搭建了个道场,然后直奔黑龙洞而去。

入洞之前,易道士给两个徒弟留下了一双三尺长的草鞋、一饼大锣、一副钹、一个大震堂鼓和一个令牌。易道士交待说:“我进洞后如果草鞋在动,说明我已经与黑龙开始交锋了,你们要敲锣、打钹为我助威,草鞋动得越快,锣、钹就要敲得越响。如果两只草鞋打起架来,说明我已经要抓住黑龙了,那时候你们不仅要敲锣打钹还要使劲擂震堂鼓。如果从水中伸出一只长满红毛的巨手,你们不要怕,那是我变大了的手,你们只要把令牌稳稳地放在我的手心,那恶龙就没处可逃了,你们千万不能笑,如果一笑我就没劲了”。

易道士交代完毕问两个徒弟:“记住没有?”

两个徒弟齐声答道:“记住了!”

易道士入洞后,只见洪水不断的从洞内涌出,两只草鞋也随之动将起来。两个徒弟见状十分好奇,不由得笑了起来。草鞋越动越快,一会儿,两只草鞋打起架来了。两个徒弟笑得前伏后仰,把师父交代的事情忘记得一干二静了。徒弟不助威反添乱,导致易道士与黑龙打斗得十分惨烈,但他凭着过硬的法术最终骑上了龙背,抓住了龙角。

这时,只听得一声呼啸,一股洪水从洞内喷将而出,一个巨人骑在一条巨龙的头上,冲向半空中,再落进巨浪中,一忽而上,一忽而下,在水中翻滚着,搏斗着……两岸观战的土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忽然,一只长满红毛的巨手从水中伸了出来,一直伸向山顶,向两个徒弟讨要令牌。两个徒弟见状大惊,慌忙将令牌扔了过去,师父力竭没能接住,身体陡然变小,反被激怒的黑龙一口吞进肚内。

黑龙哀号着返回洞内的时候,暴怒地用尾巴鞭打着地面,一时电闪雷鸣,天崩地裂,云雾散开后人们发现屏山被劈开了一道深深的地缝,地缝下面黑黑的深潭从此被人们称作“黑龙渊”

黑龙没能降住,依然作乱不止,特别是去屏山的那座桥,硬是架不住,每年都要被冲走好多次,给往返于屏山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此,田土王召开了道士大会,会上土王向众道士问道:“谁还可以降龙?”

有位姓覃的道士说:“我没有先前易道士的那般本领,我不能抓龙,但我可以不让它再出来”

田土王听了大喜说:“我不吃龙肉,只要不出来作乱就可以了”。随问覃道士有何要求。

覃道士说:“给我五百斤茅铁即可。”

田土王不解地问道:“要五百斤茅铁何用?”

覃道士说:“桥头山上的那两个石柱是一对龙角,用三百斤茅铁打链,二百斤茅铁打锁,把它锁上就可以了。”

土王按照覃道士的要求一一照办了。说也奇怪,自此那条黑龙就再也没有出来过。后来人们称那座桥叫“铁锁桥”

来源:云上恩施鹤峰通联 陈平章供稿 原作者 王开学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孙跃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